• 75阅读
  • 0回复

拨开迷雾看报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1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理财参谋

  拨开迷雾看报表
  木子
  常常听到股民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泡沫’太多。”
  诚然,中国的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投资者应瞪大眼睛,通过表象看本质。
  不可否认,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现象并非中国股市所独有,即使在股市相当规范和成熟的美国,今年也发生过美国在线公司由于未将两亿美元的广告费用反映在其第一季度的损益表上而遭到美国证监会批评的事件。当然,国内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一些。
  目前中国关于上市公司中报、年报和其他公开信息披露的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详尽,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手法和空间越来越有限。比如,上市公司在1999年年报中被要求进行“四项计提”,即在报表中更多地估计到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润总体减少了约1/3左右,“泡沫”消除了不少。
  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手法和特点通过研究分析是可以发现的,以下便是它们的主要“粉饰”手法:
  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未规范的地方,使得某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利于公司利润呈现增加,如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其它销售和利润好的公司以“改善”自己当年的合并利润;
  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规定不够详细,使得某些重要的财务指标如加权每股收益显得比实际的“好看”;
  利用关联方交易增加利润。比如通过上市的“儿子”公司向其“老子”公司出售资产增加利润,以掩饰其主营产品的经营亏损;
  利用关联方资金往来操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如“老子”公司向上市的“儿子”公司提供非经营性的“往来资金”以“改善”后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操控利润以满足配股资格要求。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方能取得配股资格,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便“拼命”地把净资产收益率做到“恰好”超过10%。
  以上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如年报的详细分析而发现。只要投资者细心研究个股的基本面,就可以主动剔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泡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