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为了大地的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1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为了大地的丰收
本报记者 罗春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是典型的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然而,盐碱地膜下滴灌技术在此推广4年之后,这颗“戈壁明珠”出现了巨变,广袤的旱地呈现一片翠绿。这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石河子市、区引智办的一份成果。
  石河子地处准葛尔盆地南部边缘,有可耕地720万亩。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壤盐碱度高,土地的种植面积只有200万亩,尚有500万亩可耕地闲置。当地人说,这里不患无地,而患无水。4年前,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牵线搭桥,地处边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请来了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专家来传授和指导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专家还提供了大量资料样品和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农八师石河子市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将广泛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滴灌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套省水、省肥、省力、高产、低耗,并能改良土壤的高效节水新技术———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的原理是通过滴灌系统将水一滴一滴地提供给作物根部的土壤,这样可以不破坏土壤的团类结构,避免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同时运用覆膜技术,大大减少作物棵间土壤的水分蒸发,使农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更直接,有效利用率更高。另外,滴灌在作物的根系发育范围形成了一个低盐碱区,盐碱不易返回地表,为作物的根系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促进了土壤的改良。
  过去4年间,经过对西红柿、西瓜、甜瓜、杏树等作物在已经弃耕的重盐碱地上进行栽培试验,这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膜下滴灌每亩需水200立方米,比常规灌溉省水近50%;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5%—25%。当地人还做了这样一个比较:在一块300亩弃用的重度盐碱地上,1997年对栽种的棉花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当年皮棉亩产量为20公斤,第二年50公斤,第三年达70公斤;另一块3000亩棉田,1996年开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亩产皮棉由原来的100公斤增加到150公斤,超过了以色列的水平,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滴灌采用管道输水,传统的田间斗渠、农渠等一概可以取消,土地的利用率因此可以提高5%—7%;由于滴灌用水取自地下水或是经过过滤的渠水,田间的杂草也逐渐消失,人工除草和除草剂的使用也将渐渐成为旧话,因此大大节省了成本。
  由于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显著,它在新疆受到了整个生产建设兵团和广大农户的欢迎。到目前为止,新疆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农田面积已达21万亩,其中农八师石河子市占13万亩。兵团将在2001年加大推广力度,计划到2005年推广400万亩,种植的作物也将由原来的棉花、瓜菜、杏树等扩展到玉米、甜菜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