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创新就有生命力——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书记赵良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创新就有生命力
  ——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书记赵良一席谈
  本报记者 崔士鑫
  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采访,记者遇到了刚刚从基层调研回来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书记赵良。乌铁局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典型,将于2001年1月1日迎来建局30周年。
  说起乌铁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经常“泡”在基层的赵良说:“这也是客观环境逼出来的。”因为新疆的自然环境和铁路的工作特点,不能避开戈壁、沙漠、风口,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为了铁路的发展,就必须有个支柱,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柱。因此,乌铁精神是几万人在几十年内与自然环境的奋斗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也就是紧紧依靠党组织,针对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培养,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十分扎实。
  比如,现在乌铁人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如何让年青一代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赵良介绍,全局每年8月都开展“艰苦创业教育月”活动,平时,每个单位都有本单位的艰苦创业史的展览室,让后来者从今昔对比中汲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在哈密机务段,他们还专门请来老工人讲段史,话非常朴实,没有什么空话套话,却显得风趣、生动,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让人不知不觉就受到了感染。柳园和阿拉山口等三个位于艰苦地区的单位,还利用现代传媒,拍出了《大风歌》四集各45分钟的电视片等作品,在平凡中体现精神,场景催人泪下。有的让典型人物的照片上灯箱、出“广告”,形成了“明星”效应。
  “近几年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赵良说,“尽管西部也在发展,但与东部大城市的反差确实在增大。一些干部职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利用假期到东南沿海找工作,找到了就走了,往往走一个人,影响一片。另外,每年分来的大学生,也总有个别的到铁路沿线一看,正式分配时就不来了。”
  怎么办?赵良介绍,我们提出“铁路不能避开沿线、但可以改善沿线”,还提出了“三线建设”即“文化线、生活线、卫生线”,形成了“站外戈壁滩,站内小江南”的独特景观,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站区文化”。
  然而更重要的,是近两年来,我们针对现代企业职工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开始狠抓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的“企业文化”。这是新形势下乌铁人艰苦创业精神的深化———是艰苦创业精神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赵良举了几个例子:在鱼儿沟列检所,所党支部书记和主任与职工一年搞5次对话会,车间遇到的突出问题,一定要开个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车间领导、工会、职工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最后形成决议再贯彻。赵良说:“这样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职工包括领导一起受教育的过程。”
  在鄯善车站,干部职工除按工作指标考核外,每月还要参加考试。每个月考试题目不同,但有一道题是固定的,就是“假如我是书记或站长,我怎么抓管理?”答得好的得高分,答得少的得低分。领导班子将这道题中的答案全部作为建议进行分类分析,及时采纳,等于将全体职工的管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哈密机务段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更为别致,他们将身边的典型选树出来后,总结出他们各自的工作特点,用他们本人的名字命名这种工作法。这个名称不是终身不变的,谁创造了更好的工作法,就用谁的名字命名,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现代企业的职工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要适时改变。”赵良说,“像哈密机务段这样,就给职工一个强烈的信号:只要你努力工作,领导就会看得见。这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能够用一种职工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一种敬业和创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永恒的生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