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临清访轴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2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临清访轴承
  本报记者 刘磊
  农民出身的魏师玉,如今已拥有一家轴承生产企业,但还保持着农民的淳朴。日前,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谈起当年起家时的情景,魏师玉没有回避曾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难堪经历。魏师玉是1986年开始在家庭作坊搞轴承组装的,他从大厂购回残次半成品在家里加工后,送到附近的轴承市场上,由销售户打上大厂的商标往外卖。“现在,我的产品不但通过了国家级的质量检测,而且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说这话时,魏师玉满脸自豪。
  从家庭作坊到正规工厂,从仿冒别人的品牌到注册自己的商标,魏师玉走过的路可以说是十几年来临清市轴承业发展的缩影。
  位于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的轴承市场是80年代逐渐形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假冒伪劣泛滥,以至于成为上级质量监督和工商部门打假的重点对象。
  1998年,临清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轴承市场,把轴承作为全市重点培植的三大产业之一。但要使这一产业壮大起来,必先规范市场,提高临清的声誉。
  对市场整顿,自然是个“阵痛”的过程。但阵痛过后,轴承市场信誉回升,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临清市烟店镇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轴承市场。站在烟店镇的主要街道上,街道两侧的铺面一家挨着一家,来自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的厂家都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经销点。镇党委书记赵孝洪介绍说,这个轴承市场中规模较大的经销户有200多户,另有3000多个摊位设在交易大厅里。
  市场,带动了轴承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一些家庭作坊发展为正规的轴承加工厂,一批原先的经销大户也开始涉足加工领域,办起了轴承厂,更有不少外地厂家和客商看好临清轴承市场,纷纷前来投资办厂。烟店镇专门辟出了一个工业开发区,自去年以来,已经有20家与轴承相关的企业入驻开发区。
  哈尔滨、瓦房店、洛阳三家轴承集团是我国轴承行业的领头羊,并称“哈瓦洛”。过去,烟店轴承是他们头疼和打击的对象,现在市场规范了,他们都看到了临清轴承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先后来这里联合办厂。
  市委书记赵润田对记者说:“市场规范有序,使临清的轴承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已真正成为临清的支柱产业。”现在临清市从事轴承加工、经销的业户有2.1万户;临清轴承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今年出口额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轴承加工的发展还带动了临清市锻造、轧钢业的发展,形成了从轧钢、锻造到加工组装、再到销售的轴承产业链。近年来,在距轴承市场较近的烟店、潘庄等镇,陆续兴办了一批锻造及轧钢厂。在临清市汇工特钢材料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副总经理孙国伟,他是这家公司的控股方辽宁铁岭汇工钢厂派到这里的。当被问及在临清投资办厂的市场前景时,孙国伟很自信地说:“轴承市场周围的厂家和加工户每天需要轴承钢500吨,我一天才生产100多吨,市场销售没问题。”
  正是临清轴承市场强大的吞吐能力使孙国伟这样的外地客商有了如此的信心。背靠全国最大的轴承市场,同样本地的业户眼界越来越开阔,信心越来越足。前面提到的那位魏师玉,在几年前做梦也不敢想有一天能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家级机构去作质量检测。可现在,他不但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而且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上个月他还第一次参加了广交会。
  以市场为龙头,临清的轴承产业在近两年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现在,一个新的轴承市场建设方案已经确定,将由浙江萧山客商投资1.2亿元兴建。这个集交易、休闲、娱乐、生活为一体的轴承大市场建成后,临清轴承产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