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世界需要“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2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需要“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古平
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新的巨大飞跃,也带来了重新描绘全球经济的历史性机遇。人类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以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新的产业革命,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
关于经济全球化,迄今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概念。一般说来,它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配置的客观趋势。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不断扩大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客观基础。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其直接动因是资本的无限增值与扩张的本性,因而它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以实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化,因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等于接受“西化”,走进“陷阱”。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胜利”,而是意味着整个世界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利弊相间的双刃剑,它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说来,它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利有弊,利大于弊。但发达国家获利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尚未获得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发展中国家则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在当代,任何国家都很难在闭关锁国中求得发展。人类需要跨越地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同的限制,让市场而不是意识形态主导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加速经济发展,需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否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从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来了吸引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和机会;带来了走向世界对外投资的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带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拉动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如能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就有可能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但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负面的冲击和影响。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也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的国家10年前是36个,5年前是42个,现在则增至48个。从这个角度来讲,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一个财富不断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现在的60多倍;发达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6,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技术差距,即“数字鸿沟”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由此看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得与失,已是一个严重失衡的不等式。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另一方面,却使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其贫困人口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过去的10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的收入在全球人口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2.3%降到了1.4%。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压力和冲击。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脆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成熟。它们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易受冲击,不仅需要发达国家私人投资和技术上的援助,更需要官方资本的援助。实际上,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官方资本在最近的10年里明显减少。许多发达国家没有切实负起责任,远未完成国际公认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目标。世界银行《1999年全球发展资金》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官方资本的数量从1990年的近600亿美元降至现在的不足45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全球化,无疑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但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在金融体制尚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盲目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就会凸现出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显然并不是人类的发展目标。这些后果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上,发达国家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同时又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这就注定了在诸多的国际贸易纠纷的解决中和贸易法规的制定中,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是微弱的。
《2000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决策是在经济力量极为不平等的世界上进行的。”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真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富裕发达国家和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却共同面对着相同的竞争规则,这无疑使发展中国家在开始参与这一进程的时候,就处于不平等的、被动的地位。无庸讳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接触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但这是以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作为高昂的代价换来的。3年前,2.2万个亚洲劳动者的年工资总额还不如美国耐克公司付给一个名人的广告费多,这种状况至今也没有得到更多的改善。目前这个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被打破,发达国家就将继续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仍将是这一进程的配角。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在一片蓝天下,自己要发展,也应让别人发展,使大家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富国不应把自己的富裕建立在多数穷国的贫困之上。否则,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又何从谈起?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但它不应该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为代价,也不应该以制造更多的贫困和更悬殊的两极分化为后果。正如江泽民主席指出的: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人类只有携手努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共同战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才能有人类更辉煌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