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国田径: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3
第8版(体育)
专栏:

 中国田径: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本报记者 李中文
  从悉尼奥运会上归来,一位老记者说:“我拍到了我国选手在27个项目上夺冠后手举五星红旗的照片,惟独王丽萍在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上夺冠后场面极为冷清,现场竟找不到一面五星红旗,这令我感到非常遗憾。”
  作为对悉尼奥运会的盘点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首先想到了“一金不足以遮百丑”,然后想到的是两件事:一是召开田径项目反兴奋剂大会,二是田径项目要打“翻身仗”。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说,召开田径项目反兴奋剂大会的目的是想把运动员、教练员的思想集中到“科学训练、诚实劳动、科学管理”的理念上来,同时针对明年九运会,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加大反兴奋剂的具体措施。第一,加强领导,在各运动队建立联络员制度;第二,加强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对被查出违规的运动员将执行处罚的最高限;第三,确定兴奋剂检测范围,加大检查力度,在赛季中检查密度提高100%,在冬训期间提高30%,建立训练地点的报告制度和出国训练的管理制度,并计划在九运会赛前和赛中实行血检。针对今年国内发生的几起兴奋剂事件,田径中心的态度是:处理这类事件必须慎重,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根据,目前正在认真的调查处理中,但总的态度是决不姑息迁就,一定会一抓到底。
  至于提出“打翻身仗”的口号,首先缘于对自身所处位置的判断。田径中心负责人认为,以前对中国田径水平处于世界“中等偏下”的定位并不清晰,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分析,中国田径的定位应为世界田径第三集团的前列,而所谓第三集团的水平是在奥运会上有夺奖牌或者偶尔冒出一块金牌的可能。
  据悉,在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比赛结束后,萨马兰奇曾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国际田联解决不好竞走项目的技术问题和裁判问题,那么下届奥运会上就不要出现这个项目。但专家认为,运动员在竞走比赛中不腾空是不可能的,如何掌握判罚的尺度的确是一个让人非常挠头的问题。这样看来,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很可能在下届奥运会上消失。而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中国田径又拿什么项目来“打翻身仗”呢?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都夺得一枚田径金牌。在此基础上“打翻身仗”,就意味着在2004年奥运会及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要拿两块金牌才行。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在46块奥运田径金牌中夺得两枚,应该说,这个目标并不令人惊奇。但在短短4年内,要中国田径一下子多拿两枚金牌(假定在女子20公里竞走不出现在奥运会的情况下),无疑是困难重重。
  为了实现“打翻身仗”的目标,田径中心决定对现行的训练体制进行改革。如根据田径项目庞大的特点,太松散的训练方式不合适,要相对集中才行,而国家集训队也将以“备战xx届奥运会队伍”为名,这样目标更为明确。此外,选手的入选相应考虑采用积分制,即以选手参加世界大赛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对选手分层次管理,重点强化对尖子选手的培养。比如,每年送尖子选手出国参赛两到三次,在国外训练一个月。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田径训练基地的建设。
  田径中心负责人说,改革总要遇到阻力,现在制约中国田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田径界有没有雄心攀登世界高峰”。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贫瘠的基础与美好的愿望之间,应该架设一个什么样的桥梁才能确保美好愿望的实现呢?不然,即使再美好的愿望,再诱人的目标,如实现不了的话,都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