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爱慕虚荣追求高档生活享受 面对大量钱财心理失去平衡 注重业务提高忽视道德培养 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存在漏洞 经济犯罪年轻化值得重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3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社会视点

  ●爱慕虚荣追求高档生活享受
  ●面对大量钱财心理失去平衡
  ●注重业务提高忽视道德培养
  ●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存在漏洞
  经济犯罪年轻化值得重视
  童名
  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司法机关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青年人犯罪呈增长趋势。天津市检察机关今年立案查处的212件案件中,35岁以下的有54人,占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总数的25.47%,同比上升幅度较大且犯罪数额巨大。
  这部分年轻人多是掌管钱物的财会、业务人员,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利用管钱管物的方便条件和企业管理上的漏洞,贪污、挪用公款的数额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一旦得逞,便大肆挥霍。
  太平洋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25岁的业务员邓晨辉,从1995年12月至1999年6月,以截留保费不入账等手段,先后贪污公款450余万元。他上下班包出租车接送,后嫌桑塔纳车不好,居然给司机15万元换了一辆红旗车。
  追求高档次的生活享受是这类青年人犯罪的普遍原因。这些人是业务骨干,但他们平时只注重业务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贪图享受,爱慕虚荣,面对大量钱财,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引发犯罪。
  从客观方面讲,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各种漏洞,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据对6起贪污、挪用百万元以上的案件调查发现,这些犯罪分子得逞,都与企业领导玩忽职守,不严格规章制度,企业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和监督机制不到位有关。
  如天津某建设开发公司25岁的出纳员黎镇,从1996年到1999年底,采取用支票直接套取现金的手段作案30余起,贪污公款120余万元。这三年中该公司领导和财会部门丝毫没有发现,待该公司某些领导涉嫌犯罪被抓后,黎镇恐自己问题暴露,于今年1月携款外逃时才案发。经查,该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隐患和漏洞,黎镇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此外,造成这些青年人犯罪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法。由于他们不学法,更不懂法,因此犯罪了还不知为什么,23岁的天津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出纳员毕海波就是一例。
  1997年底,毕海波的堂兄毕海涛谎称其母住院需要押金8000元,找到毕海波借用公款,毕海波觉得堂兄家有困难,借他点公款,抓紧还上就可以了。但他不知法律有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即构成犯罪。
  此款借出后,堂兄又多次以做买卖名义找他借公款,毕海波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拒绝,也总觉得堂兄能把钱还上,因此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挪用公款近200万元,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前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年轻人增多的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部门的领导在抓好对青年职工业务、技术学习管理的同时,千万不要放松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普法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抓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犯罪的预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特别是财务上要加强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同时要监督到位,不留隐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