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如阳光透过国门——全国海关系统实行关务公开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3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独家报道

  如阳光透过国门
  ——全国海关系统实行关务公开掠影
  本报记者 王比学
  海关,是国家的大门,同时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今年9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海关系统实行关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全方位的关务公开在全国海关系统全面实行。
  11月下旬,记者采访了广东黄埔和上海海关,真切感受到:关务公开,如阳光透过国门,将那些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置于阳光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对海关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正如海关总署署长钱冠林所说:关务公开是海关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从严治关”工作方针,提高行政和刑事执法过程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办事公正,方便群众的重要举措。
  以公开促公正
  关务公开可以促使海关执法更加公正。因此,海关总署要求全国各个海关进一步规范和公开海关执法规定、作业程序、办事时限、廉政规定、监督办法及违规违纪的处置措施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上海海关早在1996年就开始推行关务公开。起初,一些关员对关务公开不理解,认为关务公开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太受约束。因此,上海海关专门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思想教育的攻坚战,成立关务公开领导小组,关长任组长,并制定了关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规划。
  在推行关务公开过程中,海关不是等客户上门时才宣传关务公开,而是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让客户在登门前就能了解海关的业务。
  为保证关务公开落到实处,各海关正在从强化监督机制入手,严格督促检查。上海海关从去年下半年起,从人大、政协、外经贸委、进出口企业等单位聘请了50名行风监督员,将关务公开落实情况列为监督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关务公开不落实的情况,给予教育和批评,并限期整改;对违反关务公开规定要求的关员实行责任追究。今年,上海海关一名负责对报关单证进行初审的关员,由于有熟人打招呼,审核了本不属于他受理范围的货物单证,越权办理,违反了关务公开的规定,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记者在所走访的几个海关,看到业务现场的显要位置都设置了关务公开栏。在黄埔海关下属的东莞海关,走进报关厅,迎面墙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公正、公平、公开,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下面是举报电话。记者面前还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只要用手指轻触屏幕,即可获知本企业报关单证在海关流转的情况,收单和发单时间、申报日、处理状态、处理日都一目了然。一名正在通过电脑查询报关单审核结果的报关员对记者说:“以前我不知道报关到了什么程序,退单的原因是什么,只能天天‘耗’在报关厅干等。现在公开了办事时限,何时能出单清清楚楚,方便多了。”东莞海关对一些群众反映问题多,较容易出现执法腐败的业务岗位,派监察干部跟班作业,确保监督到位。今年6月,凤岗办事处查验科三名关员因交接班不清楚造成重复查车,分别受到通报批评和行政警告处分。
  海关接触的工作对象是报关企业和报关员。报关员是为企业代理或在企业中专门负责向海关报关的工作人员。据了解,报关员等中介人员弄虚作假,让海关背“黑锅”的事件近几年时有发生。一些报关员利用企业领导对海关缺乏了解,对海关的收费项目不清楚等情况,假借海关名义蒙骗财物。记者在黄埔海关听到这样一件事:不久前,一位台商有一项海关手续急需办理,该企业的报关员向这位台商提出要向海关交纳2000元才能办到。该台商得知黄埔海关设立了咨询投诉办公室,便赶过来咨询,结果海关并未收取任何费用就解决了,报关员的骗局被戳穿。
  以公开正关风
  关务公开将海关的执法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客观上对海关关员也是一种压力,促使他们严格依法办事,避免“暗箱”操作,有效防止了以权谋私。目前,全国海关关风得到进一步改善,企业对关员收受“红包”和吃、拿、卡、要、借、报的投诉明显减少。记者所到的海关各业务现场,工作秩序井然,环境整洁,关员精神面貌良好,服务态度热情。
  黄埔和上海海关都设立了咨询投诉办公室,负责受理企业咨询、投诉和政策宣传、协调解决各业务部门之间的问题,指导企业办理海关业务。上海海关从今年7月13日起,在上海最大的报关大厅——上海航运交易所通关中心设立了总咨询投诉台,专门由一名荣获全国劳模称号的关员接待咨询,监察局派一人接受投诉。同时在上海海关关区的其他现场设立了分咨询投诉台,建立咨询投诉受理网络。咨询窗口实行“两小时回复”制,即在两小时内给咨询、投诉人以答复。东莞海关则由有关业务科室的骨干轮流值班。
  东莞海关一位关员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上班都得佩戴工号牌,如果发现违反关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客户随时可以投诉你。”在东莞海关的报关大厅,记者发现只有收单和出单两个窗口对外,其他窗口一律坚持内部封闭式办公,由一名关员接单,再交给其他关员流水作业。据介绍,这种被称为“关门”办公的做法,目的是为了防止关员与客户非正常交往。在实行“关门”办公的同时,关务公开则开了另一扇门,保证了海关与客户的正常交往,这被形象地称为“关了后门开前门”。
  针对报关员在报关过程中由于填写错误而多次退单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上海和黄埔海关规范了退单操作程序,实行一次退单。客户第一次来办理手续,如果发现有填写错误,经办关员要把发现的所有问题全部列在《退单通知书》上,以减少重复退单现象。在这两个海关,记者都听到报关员这样反映:“以前海关关员没有一次指全报关单存在哪些问题,导致我们来回奔波。关务公开后,只允许海关退一次单,这就要求海关关员仔细审单。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提高业务能力,减少失误。”
  以公开求理解
  随着海关关务公开的不断深入,海关加强了与地方各有关部门、企业的联系和沟通。通过采取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广泛征求他们对海关关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地方政府及企业对海关工作的满意度已有明显提高。东莞市外经贸委的同志高兴地说:“早几年,企业对海关的有关规定不清楚,造成通关不畅。现在海关的规定公开后,企业都知道了,我们的事也好办多了。”上海市纠风办今年10月对海关实行关务公开进行了查评。查评小组成员对记者说:“上海海关关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比较扎实,内外监督机制完善。许多人反映海关这几年关风、关貌有明显变化,更规范、更标准了。”
  一家在东莞的企业反映,“关务公开后,通关速度加快了。以前办理结转业务需要5天,现在只要1天。”
  今年二季度海关总署统一组织了海关行风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5.9%的进出口企业认为上海海关办事程序是“公开”的或“基本上是公开的”;87%的调查对象认为上海海关的工作效率有提高。不少外商通过海关的关务公开,了解了有关政策,坚定了在上海投资的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