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紧密结合本地实际 把握经济运行规律 广东确立五个转变发展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5
第1版(要闻)
专栏:

  紧密结合本地实际 把握经济运行规律
  广东确立五个转变发展新思路
  编者按: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结合本地情况,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制定和落实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十五”时期的主题是发展。没有发展,就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发展要有创新观念,广东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在全国领先的实际情况,确立“五个转变”,颇有新意,并具有可操作性,其可贵之处在于把全会精神融进当地实际工作之中了。
  本报广州12月14日电 记者王楚、黄幸群报道:发展要有创新观念。中共广东省委在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认真总结和深化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围绕广东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总任务,提出了“努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在五个方面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转变”,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增长要实现从快到好的转变,在“好”上做文章,好中求快。广东经济总量已占全国1/10,预计今年全省GDP可达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继续以高投入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已变得不现实。广东省在“十五”计划建议中强调今后将更重视“好中求快”,目的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在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较快发展速度。
  ——对外开放要实现从引进为主到进出结合的转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出”的方面有所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已与世界上近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境外企业有600多家。预计2000年全省外贸出口900亿美元,是1995年的1.6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1995年的5.7%提高到16%。这一切,既为广东经济的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条件,也为广东下一步由“出去走”转变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广东已定下目标,在“十五”期间要发展壮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产知名品牌、有经济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企业,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把这些公司做大做强,作为“走出去”的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施跨国经营,实现融资、生产、销售的国际化。要适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开放战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体制改革要实现从“破”到“立”的转变,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广东在“十五”期间这方面的实践内容将极其丰富,已经定下的重头戏包括按照“有进有退”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增强生产要素和产品的集散功能;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新体制;加大投融资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力度。确立企业法人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等等。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心继续解放思想,在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方面继续走在前面。
  ——在处理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上,要实现从侧重“硬”到“软”、“硬”并重的转变。广东在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仅以高速公路为例,通车里程达1350公里,是“八五”期末的3.8倍。今后在使这些硬件更硬的同时,还将更加重视优化经营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不断增强软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重点解决水源、空气的污染问题。广东各地首先是珠江三角洲要全面关闭污染环境的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小炼油厂、小发电厂、小煤矿等“五小”企业。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相结合,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
  ——发展经济要实现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广东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人才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从抓好幼儿教育入手,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着力抓好大学教育,推动普通高等学校上规模、上水平,大幅度提高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社会化的教育机会,推行劳动准入制度,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条件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把“吸引人、留住人”从一般号召变为现实。在加快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把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第一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