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探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成绩与问题——“二○○一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论坛”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4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探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成绩与问题
  ——“二○○一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张怡恬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就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形势和一些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会上作了课题报告。
  与会学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令人欣喜的重大转折,初步摆脱了前几年经济持续减速运行的局面,呈现出逐步回升的新趋势。宏观经济出现趋好的变化,部分是受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如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亚洲国家开始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并出现恢复性增长。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比较适当的政策手段和措施。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揽子政策的有机组合,它不仅包括增发国债和扩大政府投资,还包括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带动投资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刺激外贸出口。今年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在实施时机、政策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连续三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切实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效果。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使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大幅度地上升,促进了工业的较快增长。
  虽然目前宏观经济出现了趋好的积极变化,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率,未能真正成为拉动国内投资需求的重要力量;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着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随着增发国债规模的扩大,国债投资项目的增加,国债投资的效益存在着递减的可能。与会学者认为,要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另外,有学者指出,当前,虽然短期内出现较严重的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也要注意防止物价上涨压力增加过快过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