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迈向教育现代化——绍兴县实施素质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5
第8版(教育)
专栏:

  迈向教育现代化
——绍兴县实施素质教育纪实
乔聿
  绍兴素有历史文物之邦、名士荟萃之乡的称谓,文化积淀富甲江南。
  今天,绍兴人又在这片历史文化的热土上,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新的业绩。他们把握时代良机,努力建设教育强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架起了一座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桥梁。
  创建教育强县
  绍兴县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的崛起,一方面为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绍兴县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强县要继续保持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以教育强县作后盾。于是,绍兴县在1995年初率先提出“创建教育强县”的口号,1998年,绍兴县新一届县委县府领导班子在制订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时,作出了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策。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是关键;建设教育强县,没有规划不行。1998年初,新一届县委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要尽快制定争创教育强县实施规划,采取措施抓紧实施。县教委组织专门班子,在总结近几年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绍兴县建设教育强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规划与实施意见》:绍兴县五年教育发展规划分两步走,前两年(1998年—1999年)使绍兴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县;后三年(2000—2002年)向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方向迈进,在全民受教育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装备水平、师资队伍水平、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教育质量水平等方面提出了41个指标,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提出了26条措施。
  五年教育规划为绍兴县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绘制了跨世纪的蓝图。规划既定,贵在落实。在抓投入夯基础上,绍兴县坚持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做到三个增长,县财政教育拨款逐年增加,并在全省第一个实行了由财税部门负责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1995年以来,全县累计对教育的投入达到13亿元,由于投入到位,极大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涌现了鲁迅中学、职教中心、柯桥中学、秋瑾中学等一大批高标准、上规模的窗口学校。可以说,现在在绍兴县农村,最漂亮的建筑群是校舍。
  素质教育是根本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加快绍兴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强县必须是教育强县,建设教育强县的根本就是为培养一代高素质的绍兴人,为经济强县、实现现代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绍兴县教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县教委领导班子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认识。
  绍兴县1997年被省教委确定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县教委领导深深感到责任重大。为此,他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性问题来抓。
  从一个县的角度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同时研究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措施,建构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1987年开始的国家“七五”、“八五”重点规划课题“柯桥实验”——基础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历时八年,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以后全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作了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发表,促使他们加大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他们抓管理规范办学,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并始终把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足开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学科,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他们抓载体促进实施,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作为高标准普九、教育强镇、示范名校的基本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他们抓队伍提高素质,特别抓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他们抓投入改善条件,逐步把教育投入重点转到教学设备上来,目前全县各校已有计算机4000台,多媒体实验教室42个。
  绍兴县领导表示,今后全县要重点抓好教育条件的装备工作,一些示范学校要率先建成校园网络,全县实施教科网延伸,使教育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巍巍稽山清,浩浩鉴水蓝。绍兴县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将在绍兴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