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天水古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6
第6版(文学之页)
专栏:

天水古树  
  杨闻宇
  甘肃天水市的环境造型像是万山丛中停泊着一艘大型帆船,市里的古树古木,据说数量上仅次于扬州,在全国排行第二。
  作为古树之乡,且不说周秦汉唐,宋代还保留着不少天然森林,史书上称这一带“连山谷,多大木”,“森郁绵亘,不知其极”。宋时建都开封,东部平原缺乏木材,朝廷便置采木务于此,专为营建都城采伐巨木数万株。巨木采积成山,每年春秋两季扎巨筏浮于渭河,东下黄河而送至开封。城里的达官贵人为了满足私欲,斗胆犯禁,采木于秦陇,连著名宰相赵普也参与过这项勾当。
  古风已逝,古木未尽。在当今全球古树急遽缩减的形势下,天水遗存的古树无形中日渐升值。从城里往麦积山去,半道上有“双玉兰堂”,两株玉兰树形姿卓异,婆娑临风,非常稀罕,齐白石在晚年辞世前夕曾为之题字,决非无的放矢。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这是杜甫一千二百多年前在天水写下的名句。南郭寺庭院里倘是没有二千三百年前遗下的春秋柏,没有生长几百年的卫茅、小叶朴、龙爪槐,没有大门口的两株唐槐,这座著名寺院的活力会减杀大半,很可能是车马冷落,无人问津。可以说,这些奇绝高巍的古树是大自然赋予南郭寺的另一等灵魂。然而,我想斗胆问一句:这春秋柏、唐槐、龙爪槐下一步会不会枯萎、死去?天水市里的伏羲庙位置低下,传说从前有八八六十四棵古柏。现在呢?这古柏健在而尚存一把绿叶的,还有没有二十棵呢?伏羲庙的古柏尚且在退化和消亡,南郭寺高踞山腰的古树,谁敢打保票会万古长青呢?!
  天水日报社的王若冰先生告诉我,街子古镇原有一株“九股松”,1978年惨遭砍伐,十多条汉子赤膊上阵,砍伐了几个月,才将这古松放倒在地。我问这古松有多大。若冰说树上的一股被横剖之后撂在地上,他走上前一比,自己的个头刚及这剖面的半径。若冰中等个头,这样挺身一比,足见这“九股松”是毫无疑义的“神品”。
  我问天水的朋友:石窟、古寺、古树之外,天水近些年还有什么珍稀特产?朋友说:市里还有根雕和清水县的庞公石。
  我去花鸟市场上转了转,根雕和庞公石确是招人注目,远比别的城市多样和丰富。这根雕的根块,决非十年八载可以出落成形的,有那奇崛老硬的巨型大根,非有几百年甚至千余年的生长期不可。问题是,小店里的主人们操着明晃晃的刀、锯、斧、锉对这些古根进行阉割剔掏式的炮制时,我从摆在他们身旁的造型成品着眼,雕龙为蛇,刻虎类犬,让我很怀疑他们的艺术素养和雕艺功力。天水地区的古树之根和清水的庞公石不可能是无限量的,它们被人们反复开掘,总有个穷尽之时。闻说从宝鸡到天水,英国人要投资修筑高速公路,公路一通,天水旅游业必然旺势。公路通而游人如织时,天水这两宗宝贝,恐怕早被眼前这些廉价得不能再廉价的方式打发得差不多了。
  树木生叶、开花而形成春的意境,将美的气质伸向云天;花与叶荫凉投地,百年千秋之后,地下之根可以造型,则又将生命的意志凝结于地底。眼前小店里的操刀者,手脚并用,锲而不舍,仿佛在专注地雕镂金钱、掏挖财富,而在我眼里,他们是在残忍地、一下下地锉磨大地的骨骼,一刀刀地雕刻先祖的头颅……
  天水市政协有位年逾花甲的老先生王耀,痛心于古树古木之惨遭破坏,曾经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文章,呼吁某某山坳里的百余株古柏古松亟须保护。这一呼吁反而坏事了:保护措施未见踪影,市里许多蛀虫式的树根雕刻手反而从报纸上的文章里按图索骥,暗暗地朝那个山坳里踅摸,掘墓贼一样地披着夜色,掏挖松柏之根。“树怕伤根,人怕伤心”,王耀先生言念及此,连连叹息,失悔不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