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陈腌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多味斋

  陈腌鱼
  龙腾
  腌鱼是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风味独特的一道民间佳肴。且同一地区,居地不同,鲜味各异。就我苗乡而言,腌鱼的制作与醇味独具一格,尤其是陈腌鱼。
  家乡的陈腌鱼和普通腌鱼比较,除具备了一般腌鱼的酸、辣、香外,还兼有酸里带甜,辣不上火,馨香弥漫,并且肉质新鲜,嚼有韧性,舒心爽口,一次品尝,终身不忘。
  与一般的坛制腌鱼的简单制作相比,陈腌鱼的工序很有讲究,操作繁琐,特别要求盛器的选择与配料的适度。
  首先,盛器的制作,要求是规格大小有度的杉木桶,我们地方叫做“腌桶”,专有木匠套做。腌桶必须是年上百岁的杉木,其他木料均不可代替,否则腌味会因树质的不同而串味,且高、低、大、小都要适宜,过高大,则通风不足,腌鱼存放时间不能保证;过矮小,则透风清冷,腌不沁罄,泛味不香;底部留有气孔,可控制腌鱼的温度与湿度。其次是选料,包括腌制的鱼种、大小都要考虑。鱼类首选鲤鱼(我们地方叫田鱼),实在没有的,其它鱼类也可用,只是成品稍为逊色。鱼要放养两年以上、如手臂般长的老田鱼,剖开后平铺大小正好如桶口为佳。接下来,准备糯米、生姜、辣子、花椒、甜酒曲、五香等佐料,每一项配料都要仔细加工,丝毫马虎不得。就说糯米吧,糯米杂交类的不选,以土生土长粘性强的糯米为上,根据腌鱼的多少,用竹筒(老家至今仍用的量米筒)量出适量的碗数,茶油猛火爆炒,只有茶油才能保证腌鱼的浸润,不过酸,防腐。到米色金黄,略闻糊味即舀出锅,一分为二,一半用臼舂成粉,一半留待放鱼入桶时用。其他配料如生姜的细切片,老辣椒的精选并火焙等等,一道工序一道活,没有两三天的工夫是无法完成陈腌鱼制作的。
  主料具备后,最后的一道工序是装桶。事前,先把活鲜鲜的大尾鲤鱼从背上正剖,去其内杂,速用食盐浸透,醇米酒浇上,除掉鱼腥气,约三个时辰,置入竹筛沥干汁液。同时,烧一炷香把腌桶翻底烟熏清除异味。熏毕,在底部铺一块垫板,撒一阵炒米和各种配料打底,并把处理好的鲤鱼,迅速在已调和好的一大盆配料中,如马打滚般两面揉透,张开铺入,铺一层加一层辅料,如此重复,到离腌桶口一尺许,贴上一圆形盖板密封,再用一块如活塞样的杉木墩封口,最后,用二十来斤重的一方青石压顶,置于透风暗处即可。陈腌鱼的成熟期短的半年,长的两三年。如陈放窖酒,时间愈长味愈醇。陈放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腌桶飘散而出的香味日渐浓厚,经验丰富的媳妇,闻其味就可知腌鱼的成熟程度。等到成熟期,揭桶盖取鱼,被配料咬熟的腌鱼,香味拱鼻,清新素净,肉淡红,整条鱼儿比原形略缩小,如一张发润的新皮纸,不滴水,不滑手,忍不住手撕一角放进嘴里,那原汁原味的陈腌鱼啊,沁人肺腑,透身舒爽。
  陈腌鱼吃法与普通腌鱼没有两样,年轻人喜欢生嚼,美味无穷,爽口甜心;老少喜欢煎吃,酸脆可口。
  记得儿时,家乡的媳妇们因手头紧,回娘家就用一小片芭蕉叶包一尾陈腌鱼代礼品,撒了一路的陈腌鱼酸香,常常叫我们赶坡的娃儿不知不觉中随着味儿走迷了路。
  而今,陈腌鱼已成家乡品牌特产,产品供不应求。回老家能吃上一顿陈腌鱼,那算是有口福了。如果有君慕名远道而来,我定不辞辛劳,舍时奉陪,让他对我的家乡的陈腌鱼终身铭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