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永远的好民警——追记四川大邑县西岭镇派出所副所长姚建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9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远的好民警
  ——追记四川大邑县西岭镇派出所副所长姚建云
  本报记者 吴兢
  编者按:英年早逝的民警姚建云,是全国百万民警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他用自己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写下了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动人故事。
  从警6年,姚建云一直扎根高寒山区基层派出所,爱岗敬业、无怨无悔。他视群众为亲人,群众的事无论大小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他视工作如生命,工作起来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
  姚建云的事迹是平凡的:帮老大爷找花母鸡,劝说失足青年走正道,面对违法者“六亲不认”,带病超负荷工作……这些细碎的生活事、工作事,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然而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姚建云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自豪和神圣。
  我们的事业需要这样的好同志,人民需要这样的好民警。
  年仅26岁的好民警姚建云匆匆地走了……
  含悲的时钟停在2000年10月2日14时15分。因患重症肝炎引发肝肾综合征,一位年轻的优秀民警———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公安局西岭镇派出所副所长姚建云不幸去世,病床上还留着一本未读完的《公安法学》。
  这一天,离他27岁生日还有6天;而他的儿子来到人世才刚刚32天,他仅仅见过儿子一面、抱过儿子不到一分钟,甚至连名字也没来得及给儿子取!而就在去世前三天,他还在病床上通过电话安排所里要做的工作。
  噩耗传来,在姚建云工作过的西岭雪山、花水湾山区,一双双含泪的眼睛都在深情地呼唤同一个名字:姚建云———我们的好民警,你是为我们累倒的。
  爱妻谢艳泣不成声:“如果他工作不那么玩命,如果他早一点去医院治病,也许……”
  6年警察生涯,姚建云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高寒山区的人民,实现了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誓言:“走进公安门,埋进公安坟!”
  老百姓们说:有像他这样的警察,是我们的福分!我们舍不得他走……
  “人死要死得有意义,但活着的人应该怎么办?和平时期人民警察应该怎样活?”作为一名热爱公安事业的有志青年,年轻的姚建云时刻在思索这个问题。
  他在笔记中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答案:
  “当人民警察除了挣工资外,还应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只有努力工作搞好辖区的治安,全心全意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从普通民警到副所长,姚建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始终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在姚建云工作过的地方,老百姓们都说:有像他这样的警察,是我们的福分!我们舍不得他走……
  群众不会忘记,老百姓的事无论大小,姚警官总是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1999年6月的一天深夜,一个老大爷冒雨来到了派出所:“我那只正在下蛋的花母鸡丢了!请一定帮我找到它。”姚建云一边安慰老人别着急,一边带着民警小黄一头扎进了茫茫雨夜,在泥泞的山路上几乎爬了两个多小时,才摸索到老大爷的家。四处找寻,终于从屋后的树洞里找到了老母鸡。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为一只老母鸡?有人不以为然。姚建云却说:“山里的农民很穷,就是5块钱也会捏出一把汗来。对这位老大爷来说,这只老母鸡还是他生活的伴。他向我们求助,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
  群众不会忘记,姚警官一身正气,对待违法者“六亲不认”。
  1998年8月,姚建云的一个亲戚白老二在花水湾开了间卡拉OK厅,并偷偷提供色情服务。接到群众举报,姚建云和民警们连夜突击,当场抓获了卖淫嫖娼人员,白老二则趁乱逃跑。
  两个月后,白老二潜回家来。没想到,他刚跨进家门,姚建云就驾着警车堵在了门口。白老二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乡亲们对姚警官竖起了大拇指。
  群众不会忘记,遇到困难,姚警官总会伸出热情的手:苦口婆心劝说失足青年走正道;为贫困老人担一挑水劈一捆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救回到雪山寻短见的游客……他默默地为群众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大邑县公安局局长吴涛说:“姚建云把自己人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大山的人民群众。”
  战友们说:他工作起来不要命。属牛的他,工作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
  2000年12月10日,冒着霏霏细雨,记者来到了姚建云生前所在的西岭镇派出所。
  空荡荡的办公桌上,依然放着“副所长姚建云”的牌子;宿舍的抽屉里,依然放着他没有来得及吃的一大堆药;宣传栏上,照片中的姚建云风采依然……在这个最低海拔1000多米、主峰海拔5364米,十天有八天雨雾蒙蒙的雪山上,一切都和姚建云还在时一样。而这种阴冷潮湿的天气,是最不适宜肝炎病人的。
  按照县公安局不成文的规定,凡在“山上”工作两年的民警,可轮岗到平原工作。姚建云已在“山上”干了6年,却从未要求“下山”。妻子谢艳渴望团聚,多次催他往回调。他却笑着说:“我还没干出成绩来,等干出成绩再说吧。”
  工作,是姚建云的生命!到去世前,他已连续5年获得有关部门的嘉奖。战友们都说:他工作起来不要命!属牛的他,工作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
  曾与姚建云共事3年的花水湾警务区警长李旭钊告诉记者:“当年姚建云得病,就是因为工作太拼命。”
  1996年8月,花水湾阳沟村一家小店突发杀人案。当时担任内勤的姚建云本来没有任务,他却主动要求参战。他与战友们一起调查取证,有时穿行于海拔两千多米的陡峭山崖上,有时深入几十米深的矿井中,顾不得吃饭休息。头痛、喉痛,姚建云扛着;四肢乏力、鼻涕长流,他还扛着。
  等到一个月后侦破工作结束,姚建云的脸色已变得蜡黄。23岁的他,从此被安上乙肝这颗“定时炸弹”。
  其实,乙肝是个“富贵病”。只要按时吃药、不过度劳累、营养跟上,这个病并不可怕。但是,为了工作,姚建云却常常违规:为侦破一起杀人案,他自告奋勇守护尸体,在大雪纷飞的屋檐下整整站了12个小时,没合过一下眼、没喝过一口水;为侦破一起敲诈案,他与战友们冒雨蹲守到半夜,浑身上下淋得湿透……健康人都吃不消的苦,他这个病人却一咬牙顶了下来。
  到西岭雪山担任副所长之后,姚建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保障雪山的安全有序,他带病超负荷工作。2000年春节,为保证游客的安全,姚建云马不停蹄检查巡视,上山下山每天行程230多公里。其间游客多达2.6万余人次,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为了不耽误工作和为单位省钱,姚建云坚持不住院治疗。肝病复发时,他便从不多的工资中省出钱来自费购药。几年下来,姚建云为自己花去的药费竟达2万余元。而6年来,他先后拒礼、拒贿30余次,也共计2万余元。
  由于操劳过度,姚建云肝部一日痛似一日,脸上也长满了疱疹,但他咬牙坚持着。除了大家熟悉的双手捂腰的习惯,没有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2000年8月22日,姚建云交待完所里的工作,对才从县里学习回来的搭档、副指导员陈品东说:“我有点吃不消了!工作你们先担着,我治好了就回来。”
  没有人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姚建云说:你怎样使你所爱的人快乐?他愁闷消沉的时候,你安慰他;他失望的时候,你帮他找到希望……
  谢艳,姚建云的爱妻。她告诉记者:“建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却是一个好丈夫!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嫁给他。”
  作为一个丈夫,姚建云确实算不上称职。他与谢艳结婚4年来,1400余个日夜,两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超不过300天。而两人相处最长的一次,便是1998年5月姚建云因肝病住院,谢艳护理了他20天。
  生病、寂寞、不顺心……每每需要丈夫时,姚建云总是不在妻子身边。1999年底谢艳怀孕后,他依然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此时最需要他的妻子。
  然而,提起丈夫,谢艳感受更多的却是爱:每天必不可少的电话,是这对恩爱夫妻最快乐的事;只要回到家,他便抢着干活;妻子生病时,他通过电话联系好医生;妻子的生日,他准时送上礼物和祝福……抚摸着丈夫送给自己的小相框,谢艳流下了眼泪:“距离,并不能代表感情。建云虽然不能天天陪在我身边,但他的爱却随时包容着我。他的爱,是深沉而负责任的。”
  姚建云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你怎样使你所爱的人快乐?他愁闷消沉的时候,你安慰他;他失望的时候,你帮他找到希望……”
  姚建云的老父老母说:“虽然老幺(姚建云小名)回家的时间很少,但他确实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让父亲少干点活,多出去轻松一下,姚建云专门为父亲买了一辆老年三轮车;夏天,细心的姚建云为老父老母送来了电风扇……直到去世,姚建云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等经济再宽裕一点,一定给二老装修一下透风的房子,让他们住得暖和一些。
  姚建云去世后,战友们在整理他的笔记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记着所里每一位民警和家属的生日。想起自己和爱人过生日时,总会收到姚所长的祝福,西岭派出所的5位铁血男儿潸然泪下。
  对于亲人、战友、朋友这些他爱着的人们,姚建云总想为他们带去快乐,而对他自己呢?姚建云的父亲,一个老共产党员,在儿子死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啊,你明明只有60斤的力气,却偏偏要扛120斤的活!”
  2000年12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姚建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12月5日,公安部决定追授姚建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称号。
  姚建云的人生虽然普通,但他却用对人民的赤诚写出了不平凡;姚建云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他却用对事业的热爱写出了永恒。他是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楷模。
  左图为姚建云(右二)生前帮助困难户干活。成邑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