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东江清流河源来——广东河源市保护东江水源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东江清流河源来
  ——广东河源市保护东江水源纪实
  本报记者 黄日飞 潘小平
  每当周末,广东河源市不少宾馆门前,都停满挂着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地车牌的大小车辆。坐车的人说:周末来河源是为了“喝水洗洗胃,呼吸洗洗肺”。
  河源人气很旺,在于它拥有碧水蓝天。事关深圳、东莞、香港等地2000多万人口饮用水源的东江,迄今未受污染。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的万绿湖,目前水质保持一类标准。河源还是全国64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13个城市之一。
  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河源所属5个县都是广东的特困县,占广东省特困县的近1/3,脱贫要求极为迫切。但河源人却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增值、增效、不增污”。
  河源人有两个至今让他们惋惜又自豪的故事:一是河源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如果建成年产100万吨的钢铁厂,矿石可保证供应160年,但为了保护东江水,河源没有上这个项目。二是1994年,日本一家造纸公司拟投资10亿元兴建年产30万吨的亚洲最大纸浆厂,河源市因此一年可增加30亿元产值和6亿元税收。当时河源全年工业总产值只有25亿元,这个项目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但研究来研究去,河源还是摇头谢绝了,因为纸浆厂的污染太大了!
  在河源市南10多公里处的开发区,记者看到了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中心。从印染厂出来的像酱油汤一样浑浊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流入沟溪时,水底的树叶小草花纹清晰可见。河源市环保局局长刘和生说:90年代初,不少外商都看中了河源的蓝天碧水,到香港又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纷纷来投资建厂,光是纺织印染行业的意向书就签订了近20份。但这些外商都遇到了一个不容商谈的条件,河源市人大、政府规定:会产生污染的加工工业,必须集中连片布点,市政府无偿提供建设污水处理中心的地皮,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结果,因为环保投资成本高,近20家外商当时只有5家留在了河源。
  河源不但对招商引资提出了近似“苛刻”的条件,还拿出一大笔赔偿金,关停了原有的76家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和12个破坏森林植被的采石场;逐个整治了市内所有的排污口,治理废水年总排放量600多万吨。就连一间前几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来的水泥厂,也被市政府强令停产。
  呵护生态,责任意识深入民间
  万绿湖的导游小姐身上都背着一个杂物袋,上面醒目地写着“善待自然,请把杂物给我”。她们还不时提醒游客不要乱扔杂物。下旅游船时,记者想把保温杯里剩余的茶水倒掉,在面积37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里,几片茶叶算得了什么?导游小姐却立即走了过来,请记者倒在她身上的袋子里,那认真的表情、恳切的目光就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受此感染,许多游客也注意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一位边走边嗑瓜子的游客,自觉地把瓜子皮装进了裤兜里。
  在当地民间企业家张瑞坤投资兴建的万绿湖桂山风景区,记者看到,所有污水不但要经过处理,还一点不能流入水库,全部用来浇花种树。全国目前只有两个地方通过了国际环保管理ISO14001认证,桂山风景区就是其中之一。一家卖米粉的小餐馆老板对我们说:“住在河源是福气。瞧这蓝天、青山、绿水,哪里能吃到这样没有一点污染的青菜?”
  河源1988年建市,12年来全市财政年均收入不足两亿元,却先后投入近2亿元保护东江水质,环境保护资金占了总财政收入的近10%。河源市委书记杨华维对记者说:国家耗资20亿元3次扩建专为香港供水的东深供水工程,开挖的土石方总量如果筑成10米宽1米高的道路,可以一直从深圳铺到北京。广东近10年来先后出台了7个有关东江水质保护的法规及规章,一个省为一条河专门颁布这么多的法规,在全国都罕见。
  蓝天碧水,展现美好发展前景
  1987年1月至今,国家监测部门对万绿湖水质逐月监测的结果表明,稳定保持一类标准,在全国独一无二。目前,万绿湖绿化率达98.8%,森林覆盖率达70.5%以上,连场暴雨,湖水不黄不上涨;久旱不雨,山间小溪哗哗啦啦照样流。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河源市长黄煜祯告诉记者: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河源的重要经济支柱。1999年,有100万人次来河源“洗胃洗肺”,旅游收入达7亿元。河源建市12年,GDP年均增长12%,城区面积从4.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4平方公里。农民年人均收入从445元上升到1999年的2868元。55万农户中,1999年底已有17万户盖起了钢筋水泥房。河源走出了发展经济必然牺牲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然阻碍经济发展的“怪圈”,而且避免了先牺牲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再回头治理环境的“弯路”。
  “青山碧水蓝天在,子子孙孙不受穷。”广东省政府已计划用管道直接向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居民供应万绿湖水,将此列入广东省“十五”发展规划的10个重要举措之一;香港、深圳市民也在呼吁管道直供万绿湖水。有专家就此算过一笔账:河源为上述城市直供饮用水,每年收入可达80亿元以上。
  题图:万绿湖水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