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16
第2版()
专栏:

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
 田流 刘杰
一九五四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开始实行了分区分类指导全省农业生产的方针。这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它有效地克服了农业生产领导上一般化的缺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一九五三年以前,由于不明确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不熟悉不同作物、品种生长的习性,山西省农业厅在指导全省的农业生产中,发生过很多主观主义的错误和一般化、指导不及时等官僚主义的毛病,把好事办成坏事,把增产措施变成减产教训,使生产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一九五一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忻县专区盲目推广洋麻一万多亩。因为当地农民没有种植洋麻的技术,也没有沤麻的条件,结果,造成了生产上很大的损失。同年,还在晋南专区盲目地推广半春性的“碧玉麦”,结果,到了冬季大部被冻死,没有收成。一九五二年,个别地区的农业领导部门不看土壤、气候、耕作、品种等条件,笼统地号召农民“密行密植”,有的农民密植玉米竟达每亩五千株,结果,长不起来,一半的株数不能出穗结棒。至于农业指导上的一般化和指导不及时等现象就更多了。那时山西省农业厅对全省农业生产的指导,往往只是根据太原地区的农事节令。晋南地区果树已经开花了,才接到了农业厅关于“嫁接”的指示;晋北地区的羊毛已经剪过了,剪羊毛的通知才刚刚下达。在这许多事实的教训面前,山西省农业厅才逐步明确了指导农业生产必须从各地不同的经济特点和自然条件出发,实行分区分类指导的方针。
领导思想明确后,山西省农业厅就着手对全省进行农业生产区域的规划工作。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是十分复杂的。南部气候温暖,北部气候寒冷,两个地区的农事节令相差一个多月,无霜期相差达八十多天,全年的平均温度相差六、七度;地势的高低悬殊就更大了,低洼地区拔海仅三百六十公尺,而高地(可耕地)则达一千零六十三公尺,最高山峰更达三千多公尺。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作物分布就有极大的差异,晋南地区适宜棉、麦生长,而晋北地区则大部种植生长期较短、抗寒、抗旱力强的春麦、马铃薯、莜麦、亚麻等作物。各地耕作技术水平也极不一致。先进地区已经使用拖拉机或新式农具,耕作也较精细;落后地区还没有耧耙等旧式农具,耕地还用木犁,对作物既不中耕培土,也不施肥,还停留在“广种薄收”的阶段。山西省的农业区划就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作物分布的不同,耕作水平的高低,把全省划分为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晋北等五个农业区。为了能够在大的区划范围内贯彻分区分类的指导原则,各专区、县,又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划分若干较小的农业区;各区、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则实行土地、作物站队,来达到因地种植并积累耕作经验的目的。
划分好农业区以后,山西省农业厅又在各个不同的农业区里,建立了农业生产的指导机构。这是贯彻分区分类指导原则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织措施。只有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需要逐步建立起农业技术指导组织,才能使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变成实际的措施;只有技术指导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深入生产过程,结合农民生产经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才能够进一步确定适合本地区农事需要的具体措施,进行具体指导。一九五四年山西省农业厅在全省建立了三百七十七个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了一千六百七十七个农业技术干部;并在晋南、晋中、晋东南三个区建立了十七个农业科学技术基点,在晋中碱化地区成立了碱化改良工作队,在晋西北建立了水土保持工作站。
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指导站、农业科学技术基点,根据本地区不同的条件和特点,进行研究、推广工作,具体地贯彻和执行着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如设置在晋南地区的站和点,根据这个区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壤中含有机质极少(据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典型调查,有机质含量不到百分之一)、肥料缺乏、虫害严重等特点,进行了许多工作。晋南区主要作物是棉花和小麦,这个地区的站和点对这两种作物的栽培、管理进行了研究。在麦田栽培中推行了轮作、倒茬,选用优种,实行“窄行匀种、适当增加播种量”的密植法;在棉田中积极推行了防治棉花虫害,改进田间管理,推广曲耀离“五打整枝”技术经验,适当提早播种期,适时适量施肥浇灌等提高棉田产量的措施。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学技术基点,都已程度不同地掌握了本地区的特点,开始提出和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若干重要问题。榆次县张庆基点站发现黑穗病是这个地区的主要作物——高粱减产的重要原因后,就大力提倡并具体指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赛力散”拌种和拔除病株等措施。经过采取这些措施后,高粱黑穗病的发病率已从原来的百分之十七降低到百分之九点九。保德县暖泉乡水土保持基点站去年在黄土坡地上,推广了沟垄种植法,农作物增产达百分之十一以上。全省各个点、站,一年来在推广密植耧、麦田压绿肥、高温速成沤肥、玉米人工辅助授粉、药剂拌种等技术措施,都起了典型示范的指导作用。一九五四年全省共改制密植耧三万五千多张(由七寸行距改成五寸左右),使密植面积达到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麦田压绿肥九十五万亩,开始改变了某些地区麦田不施肥的习惯。棉花栽培中各产棉区除推行了等距、匀苗、合理密植等增产方法以外,已经根据地区、土地、品种等条件,初步确定了单位面积的最高栽培株数,克服了过去那种盲目密植的偏向。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的方法,是改善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提高农业生产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但这毕竟是一件新的工作,由于实行的时间短和缺乏经验,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山西省农业厅在贯彻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一)在技术指导方案中,虽然指出了各个农业区的范围、特点以及必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没有具体规定出贯彻的步骤和完成的程度,这就使某些专区、县的农业领导部门对实现分区分类指导原则,程度不同地停留在口头上和计划中。(二)把全省规划成五个农业区也不够科学和合理,如晋西农业区的南半部为棉麦推广区,而北半部则是亚麻、春麦产区,把它划在一个农业区显然不合适,需要修正。(三)农业厅在贯彻分区分类的指导原则中,缺乏具体深入的检查工作,没有更认真地系统地总结和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还残存着一般化的工作作风。这些都必须继续加以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