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动真情 真扶贫——记光大集团对口帮扶鄂西北竹山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动真情 真扶贫
  ——记光大集团对口帮扶鄂西北竹山县
  文竹
  鄂西北边陲的竹山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山区贫困县。到199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9元,贫困人口2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5%。
  从1996年开始,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对口扶贫活动。光大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口帮扶鄂西北竹山县的中直机关。5年来,光大集团视对口帮扶工作为己任,帮在点子上,扶出了实效。
  一是精神与智力扶贫,帮助竹山县完善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实现了竹山县经济发展方式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对接。
  从1997年开始,他们大力实施了“换脑工程”,先后组织竹山县乡镇党委书记和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使大家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在主导产业的规划上实现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变综合,由小而全变大而精,形成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支柱产业”的开发式扶贫思路。
  二是项目和产业扶贫,有力地推进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光大集团结合竹山实际,协调多方力量,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丰富的旅游资源,帮助建成“竹山县驴头峡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使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堵河驴头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使旅游产业年产值由过去的零猛增到300万元以上。针对丰富的板石资源不能变为商品的状况,集团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成立“竹山光远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派两名干部常驻该公司,指导硅质黑板石的开发。此后,竹山板石以品质高、质量优、品种全而赢得国家批准的直接出口权,实现了板石出口创汇零的突破,使板石储量丰富的官渡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板石出口基地”。
  三是科技与教育扶贫,加快了竹山县科技兴县进程。光大集团通过反复考察认为:竹山最大的贫困莫过于科教的落后。因此,集团迅速把对口帮扶思路调整为“以科教扶贫为先导,以扶持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帮助开发优势资源为突破口”,把80%以上的精力放在科教扶贫上,努力使帮扶工作实现“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结合。他们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4所,援建“健康工程”7处,为5所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使2000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同时,还投资建成2个“光大竹山扶贫计算机培训中心”。
  四是招商与引资扶贫,拓展了竹山县对外开放的渠道。1997年以来,光大集团组织国内外30多家客商到竹山考察调研,引进了一批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项目和资金,使茶叶、盆景、奇石等资源和产品走出了国门,远销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光大集团还广泛引入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指导相关产业发展,使竹山县医药化工和绿色食品的质量接近了国际水准。竹山茶叶制品先后获得加拿大国际保健产品、中医中药产品博览会金奖,林化产品成为国际免检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