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 政局扑朔迷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2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以色列
  政局扑朔迷离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在巴以双方谈判代表启程前往华盛顿之际,以色列政局危机又出现戏剧性变化:19日,竞选总理呼声最高的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退出竞选,使近来出现的政府和议会的双重危机更加扑朔迷离。今天,以地区合作部长、前总理佩雷斯已决定加入总理职位的角逐。这又将使以总理选举增加新的变数。
  以政局危机的大背景是9月底开始的巴以流血冲突。以在巴以谈判最后阶段的强硬立场,是导致巴以之间大规模暴力对抗和相互报复的根本原因。和谈僵局不仅造成地区局势动荡和以内部安全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加剧了以国内酝酿已久的政治危机。由于巴拉克政府在有120个席位的议会中已处于少数地位,来自各方的掣肘和限制使内阁难以推进和谈和有效行使职能。12月9日,现任总理巴拉克突然宣布辞职,要求在规定的60天后举行总理特别选举。
  此前,以议会曾于11月28日一读通过了利库德集团提出的议案,要求解散议会和提前举行大选。但此案须经三读通过才能生效。迫于形势,巴拉克顺水推舟,表示同意提前大选。此后,巴拉克曾与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多次谈判,试图在提前大选之前由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合组过渡政府,但因双方讨价还价激烈而未能最终达成一致。与此同时,以右翼主张著称的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决定复出竞选总理,而且民意调查显示其声望远远超过巴拉克和沙龙。以色列政坛由此将出现三雄相争的局面。
  为应付不利局面和限制政敌,巴拉克亮出了辞职的“锦囊妙计”,旨在促成60天期限之后进行总理特别选举。分析认为,此举主要目的是阻挡内塔尼亚胡参选。以色列有关选举的基本法规定,参加竞选总理职位的公民必须首先是议会议员。内塔尼亚胡于去年5月间在提前大选中败给巴拉克,随后宣布退出政坛并辞去利库德主席职务,也从此丧失议会议员的资格。沙龙和内塔尼亚胡主导的利库德集团针锋相对,主张解散内阁,重新选举议会,双方都为寻找有利于己方的最佳方案绞尽了脑汁。
  然而应当指出,以政坛右翼小党林立,常在关键时刻左右大党和政局,是以政治格局的一大特点。由于极右翼的沙斯党在议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17席,常是大党组阁倚重的筹码。以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一旦议会重新选举,沙斯党有可能丧失在议会中的半数席位。为给内塔尼亚胡参选开绿灯,又不至因解散议会而损害沙斯党的自身利益,沙斯党极力主张修改基本法,争取在不解散议会的前提下进行总理选举。正是由于沙斯党蓄意作梗,以议会在18日的表决过程中,虽然通过了允许普通公民参加选举的基本法修改议案,但未能通过利库德集团提出的解散议会、提前选举的议案,内塔尼亚胡只得退出竞选。
  内塔尼亚胡退出竞选之后,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成为巴拉克的主要竞争对手。沙龙已表示一旦他当选总理,将不承认巴拉克与巴勒斯坦人达成的所有协议。以色列舆论认为,巴拉克要想在明年2月13日的总理选举中战胜沙龙,需要美国和巴勒斯坦这“两个救星”。这就是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如果在1月20日卸任之前促成巴以和平协议,如果巴勒斯坦人能接受巴拉克提出的长期分阶段解决方案(要点是推迟解决难民回归,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和定居点问题上松动立场),巴拉克就有可能暂渡难关。但这毕竟都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克林顿行将卸任,时间紧迫,巴勒斯坦又强烈反对任何部分解决的方案,因此,巴拉克能否摆脱危机,以色列政局如何演变,是令阿拉伯有关方面密切关注而又难以预料的谜底。
  (本报开罗12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