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让历史告诉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2
第7版(国际)
专栏:欧洲之旅

  让历史告诉未来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
  到达布鲁塞尔的第二天一早,“欧洲之旅”摄制组一行便赶往当年拿破仑征战生涯的终结地、著名的滑铁卢古战场。由于夜里刚下过雨,空气中带有一股湿气,天仍阴沉沉的,很有些像1815年6月18日决定拿破仑命运的那一天。
  滑铁卢位于布鲁塞尔以南约十几公里处。远远望去,一座锥形的山丘,顶上立着一尊雄狮的塑像。传闻,雄狮是用当年缴获拿破仑的大炮炼造的。此说真假尚无定论,但雄狮那高昂的头确是面向法国方向的,似在对潜在的入侵者发出警告。山丘周围是广袤的农田。大概是为了部分保留古战场的地形吧,100多年来,虽然城市的扩大和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吞噬着农村的土地,但滑铁卢古战场的地貌始终维持没变。
  滑铁卢博物馆馆长雷纳尔夫人接待了采访组。雷纳尔夫人带我们到示意图前,用较多的时间详细介绍了滑铁卢战役。接着,主人又为我们放映了介绍这场战役的影片,重现了当年两军对垒、尸横遍野的景况。据史料载,在这场历时
  12小时的激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约18.5万人,动用了430门大炮,战线总长却只有2.25公里。因此,这场战役被史学家称为“战线最短而军队最为密集”的一场大战。交战结果是,双方死亡将士近5万人。
  走出放映室,我们来到圆形的滑铁卢战役全景画展览馆。这是一幅高12米、长110米的全景立体油画,是法国著名画家路易·杜姆兰和几位同事用了几年时间完成的。进入展馆,登上位于全景画中央的观景台,我们仿佛完全置身于战马嘶鸣的滑铁卢战场之中。站在全景画一侧,可以清楚地看到,拿破仑和联军统帅威灵顿在参谋人员的簇拥下,骑马分立两军后方,虽然画面上人物显得很小,但各自的坐骑和服饰清晰可辨,特点鲜明。在两军统帅的前面,是双方前线指挥官率兵拼杀的混战场面,骑兵、步兵,刀光剑影,人仰马翻,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参观完全景画,我们随雷纳尔夫人来到外面的狮子山下,沿着226级阶梯,登上丘顶。山丘的垂直高度为45米,站在上面,冷风飕飕,颇有些寒意。举目环望,当年的古战场尽收眼底。所不同的是,当年尸横遍野的战场,早已被整齐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房屋取代,远处公路上的汽车来往奔驰,一片现代社会的繁忙景象。在丘顶,不时有参观者气喘吁吁地爬上来;一群小学生也来参观古战场;几个听口音像是英国来的游客,正在听他们中的一位绘声绘色地讲解……雷纳尔夫人告诉我们,每年,到这里参观者达25万之多,他们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不论是当年的战败国还是战胜国,人们在参观时的心情各异,但结论是共同的。战争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创伤,这种历史的悲剧绝不能在欧洲大陆重演。
  历史是一面镜子,战争使后来者更加理智。今天的欧洲正在走向一体化,很难想象滑铁卢之战会再次发生,人们需要和平安定的生活,国家之间也需要和平相处。也许,这就是滑铁卢战争带给参观者最大的启示。
  (本报布鲁塞尔电)(4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