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工作很辛苦 医疗高风险 社会有误解 医生需要理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2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工作很辛苦 医疗高风险 社会有误解
医生需要理解
  现今,患者和舆论经常抱怨和抨击少数医务人员态度冷漠、技术低下、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而对医学本身的复杂性、相对性、探索性和风险性有所忽视。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切身感受到了医务工作的艰辛和医疗工作的风险。
  医护人员太累 社会理解不够
  记者先后走访了几家医院的门诊科,自以为设计了很大胆的问题:抢救病人时,你们做过对口吸痰吗?为便秘的病人抠过大便吗?没想到答案出奇的一致:做过,这在医院是最普通的常规操作。白大褂后面隐藏着许多患者想不到的脏和累。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满宜说,医生早上7点30分查房,8点交班、处理医嘱,然后开始手术,一天一般做三四台,间隔10分钟,等到手术处理完也就到了下午下班时间。断指再植手术,缝合血管和神经的线比头发丝细得多,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手不能有微小的抖动,高度紧张。如果轮到值班,接下来的24小时也不能休息。其间,还要处理自己分管的病人。该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德全做的时间最长的一台手术,是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下午4点,共32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他说,手术下来对着镜子一照,脸色发青,一笑就跟傻子一样。
  该院泌尿科副主任刘流说,手术即使做得非常漂亮,如果患者身上出现一些表面现象,主刀医生也有可能把最坏的结果想一遍。这种痛苦患者难以理解。由于紧张和压力,他们科1/3的医生患有心肌炎。
  一般医院,一个门诊医生半天接诊三四十个患者,大约五六分钟一位,还包括必要的检查。由于用时短,即使处理正确,一些患者也会感觉到“不过瘾”、“没尽心”,对医生的诊疗不满意。
  现在医院实行科室承包后都在控制护士人数,所以护士大都在超负荷运转。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长董亚秀说,护士睡觉特别易惊醒,地上掉根针都能醒来。干护士时间长了,大多有神经衰弱症。她呼吁患者或家属,不要打扰正在病房工作的护士。她们配液时,如果被打断,就得重新核对。往往是重新核对时,90%的护士就不相信自己了,只得重新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主任杨霞说,医生成天面对的是身体、情绪不正常的人群,受到的全是负性刺激,不但工作紧张,而且还要承受患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所以非常压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医生应该每周户外活动一次,体育锻炼两次,但我们的医生根本没有时间。
  医疗高风险 世上无神医
  医疗是高风险的工作。一是疾病随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会改变其原有特性而出现新的变化;二是总会有新的尚未被认识的疾病出现;三是患者的临床表现、提供病史的准确性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患同一种疾病,可能因各自遗传基因等不同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医学往往显得很软弱。
  海军总医院院长段蕴铀教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治疗肺炎的正确程序应是不用任何抗生素,先让病人嗽口吐痰作细菌培养,然后作药敏试验,最后选最敏感最有效的抗生素。这种方法虽然正确,但是对一个高烧不退的患者,来医院后让其等药敏试验3天,那实在是不行的。因此,这类病人大多是靠医生的经验用药,可能会有误差。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副主任陈晓红告诉记者,临床误诊现象是临床工作中难以避免的客观事实,许多病人觉得在医生面前,他们是弱者,任人摆布;而病人及其家属很少想到,医生面对病人的症状、体征、一大堆化验检查而无从下手时,他们也是弱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刘流说,现在国内新技术开展非常慢,是因为医生在临床中不敢应用。他说外科医生要经过成百上千例手术的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现在患者都喜欢上年纪、有经验的大夫主刀。如果一个医生缺少上手术台的机会,等到老大夫一退,让他做手术他也不敢做。
  应当肯定,态度冷漠、不负责任的医生毕竟是极少数。动辄闹事,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患者及家属毕竟也是少数。医患之间缺的是交流,缺的是沟通,缺的是理解。医患之间只有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才能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医爱患之风。
  《健康时报》记者 张少敏 赵绍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