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埃塞的石雕建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2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埃塞的石雕建筑
张文建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地区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以北部阿克苏姆的方尖塔碑和拉里贝拉的石凿教堂建筑群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为最高,堪称“世界一绝”。
  阿克苏姆的方尖塔碑
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往北驱车约1000公里,就到了埃塞北疆提格雷州的阿克苏姆镇。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埃塞人以此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阿克苏姆帝国。它控制红海—印度洋贸易通道,并征服也门,一度成为东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据历史记载,在阿克苏姆帝国前期,即公元1—3世纪,古代埃塞人为了纪念祖先和举行宗教祭祀,在阿克苏姆城周围,利用当地褐色岩石,先后雕出60多座大小不一的方尖塔碑。由于长期自然因素的破坏,其中大部分方尖塔碑已不复存在或残缺不全。迄今尚保存完好的是一座高21米的塔碑(见下图),但已出现倾斜,周围有几座小塔碑相伴。这座大碑由一块巨型岩石雕凿而成。底座有14个台级,底座中央耸立着碑身。碑身分为9层,呈扁平方塔形,顶出弧尖,故称方尖塔碑。每层雕出4个方龛。方龛上雕有对称的古建筑图案。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图案是当时阿克苏姆帝王宫殿的缩影,具有很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阿克苏姆方尖塔碑不仅是埃塞古代文明的标志,也是非洲文明的见证。其石雕之巨大,造型之完美,雕工之精细,超过了古罗马石雕,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如今这方尖塔碑已成为埃塞人民的骄傲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因此在埃塞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绘有方尖塔碑的羊皮画和木雕的方尖塔碑模型,一些社团的标徽及公共建筑物上也常有方尖塔碑的图案。
  拉里贝拉石凿教堂
在距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500多公里一条深山谷尽头的小山坡上,坐落着一个名叫拉里贝拉的小山村。就在这不起眼的小山坡上下,保存着11座石凿基督教堂。其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巧妙,雕刻艺术之完美,可以说是世界绝无仅有的。
  这11座教堂建于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当时扎格维王朝第六代国王拉里贝拉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基督徒。他从朝觐耶路撒冷圣城返回后,便调动全国的大批工匠,并从埃及请来能工巧匠,用24年时间,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山村上下的巨大岩石上,雕凿出11座大小不等的教堂。这些教堂分别建在3个地方。在小山头左侧,连续耸立着6座教堂。它们是利用一块长约500米,宽约100多米的紫红色巨岩雕凿成的。其中最大一座名曰“麦德哈尼·阿莱姆之家”教堂,长36米,宽25米,高12米,可容纳数百人。石墙壁上有许多彩色的宗教壁画,被视为珍贵的宗教艺术作品。另外5座教堂依次排列下去,彼此有暗道相通,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石凿建筑群。
  第二组建筑群中的4座教堂位于山坡右侧,是在一块长长的大岩石上雕凿成的。穿过一条长约30米的石凿暗道和两道石门洞,就可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石坑内。中央耸立着一座最大的“耶稣之家”教堂,长30米,宽25米,高15米。这座教堂内部宽敞,可容上百人做祈祷,正面墙中央凿出一个神龛,里边绘有耶稣被钉十字架像。这一组石凿教堂中有的受自然损坏较严重,墙壁上出现许多大裂缝;有的墙面往外倾斜。目前埃塞文物部门正在对其作维修保护。另外在拉里贝拉山坡下,有一座利用地下巨岩雕凿成的十字架形12米见方的教堂,保存得较为完好。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