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德国式的“上纲上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2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德国式的“上纲上线”
  江建国
  “上纲上线”这四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在极“左”路线占统治地位、“四人帮”肆虐的年代里,一句闲话,一件小事,一旦“上纲上线”后果就不堪设想。笔者本以为这是中国在一段非常时期的非常现象,但近日德国有一件案子沸沸扬扬地闹了一个星期,使人不能不得出一个结论:原来这种思维方式外国也有。
  事情发生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靠近捷克边境的小城塞布尼茨。此地有一对开设药房的夫妇,夫为德国籍伊拉克人阿卜杜拉,妻为德国人卡特尔贝格。两人育有一儿一女,都活泼可爱。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姐姐带弟弟去当地的公共游泳池游泳时,年仅6岁的弟弟约瑟夫不幸溺毙。当地警方在调查后认为系不谙水性,误入深水区而造成悲剧,“排除有第三者的作用”。
  不料,这对父母却不依不饶,认定小约瑟夫是被谋害而死。他们四处寻访证人,聘请私人侦探调查“真相”,又要求掘开坟墓重新验尸,检察院重新立案侦查,等等。最后,他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小约瑟夫是被一帮新纳粹、光头党之流的极右翼青年有意谋杀的,而动机是仇恨外国人。据这对夫妇调查,一伙明显属于极右翼的青年把小约瑟夫拖到游泳池旁的小吃店边,给他灌了些液体,据信是镇静剂,而后又打他,用电棍折磨他,最后把小约瑟夫扔进游泳池的深水区。而且,这伙青年还跳进水里拼命把他往水下按,直到小约瑟夫死去为止。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当时有200个泳客在场,却无一人出面制止。
极右翼凶残到如此地步,老百姓又冷漠到这个地步,这还得了!11月23日,当发行量高达数百万份的《图片报》以通栏标题刊出这条新闻后,德国上上下下惊得目瞪口呆。政界人士齐声要求彻底调查,严惩罪犯;记者们争先恐后涌进这个1万人口的“人造花之城”,电视报纸连篇累牍地大炒特炒,指责警方调查敷衍了事者有之,批评当地市政当局对右翼活动视而不见者有之。一夜之间,塞布尼茨成了仇外排外的代名词。当今德国政界最怕被人戴上同情和纵容极右翼的帽子,市长、州长吓得慌了手脚,又是发表声明,又是亲临慰问,施罗德总理还拨冗接见了小约瑟夫的母亲。成为媒体明星的阿卜杜拉夫妇对新闻界揭出更为轰动的内幕。他们断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事件,主使人是当地另一家药房的主人,为了把他们挤出塞布尼茨,指使新纳粹对他们的儿子下了毒手。在一片草木皆兵的气氛中,德累斯顿检察院按这对夫妇的线索拘捕了两男一女三个青年。
  然而,没出几天风向就变了。一深入调查,阿卜杜拉夫妇收集的证据大都站不住脚,所谓证词都是推测,估计,没有一个是亲眼所见,而且阿卜杜拉夫妇对每个“证人”都给了钱。被逮捕的三个青年人也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其中有两个人当时根本就不在场。现在,德累斯顿检察院转而调查小约瑟夫的母亲是否有诱供嫌疑。一场“上纲上线”的闹剧渐近尾声。
  人们现在批评新闻界的“保险机关”失灵,不问青红皂白装上弹药就砰砰乱射一通,这诚然是对的。但是,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新闻界的“保险机关”失灵?恐怕就跟观念中的“纲”和“线”有关。一个事件,不跟“纲”和“线”挂上,对某些报刊和电视台来说未免轰动效应不够。阿卜杜拉夫妇显然也深谙“上纲上线”的妙用,双方一拍即合,所以就出现了这场闹剧。
  在一个政治气氛比较正常的环境下,“纲”和“线”往往是一个社会对道德、政治信念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准则,一个衡量是非的公认的标准和尺度,不能否认其合理性。若干年来,西方形成“政治正确”的概念,其实也就是“纲”和“线”,例如不能搞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等。对德国和欧洲来说,则是不能排外仇外。但问题在于,千万不能随便往“纲”和“线”上乱套。划几条“纲”和“线”不难,而社会生活的实际远比“纲”和“线”的表述复杂得多,人们当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风波过去,人们现在是应该总结教训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