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韩中日文化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3
第4版(人文社科)
专栏:

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韩中日文化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杨明方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旨在探讨世纪之交东北亚地区文化的地域性和世界性的“韩中日文化研讨会”,于11月23日至24日在韩国首都汉城举行。
意味隽永的“文化协奏曲”
  本次研讨会由韩国新千年筹备委员会策划发起,韩中日三国权威的新闻机构———韩国日报社、人民日报社、日本读卖新闻社共同主办,韩国教育电视公司(EBS)具体承办。在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韩、中、日三国的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纪之交三国共同面临的文化课题,分别从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生活文化、文化产业和信息文化等方面发表演讲和讨论。大家认为,东北亚三国在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生活文化等方面都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诸多特质。韩、中、日三国在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在文化方面具有诸多相近性的优势,进一步密切文化交流,共同开发东北亚独特的地区文化。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韩中日文化研讨会”在汉城举行的同时,从东南亚的新加坡传来令专家学者们感到鼓舞的消息:出席第四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森喜朗和韩国总统金大中,于11月24日举行早餐会,三国领导人就加强中日韩之间和三国与东盟的合作达成许多共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巨幅照片刊登在韩国当地媒体的显著位置,也为韩中日三国之间的这次文化盛会增添了热烈气氛。一位韩方学者不无幽默地说:“我们韩中日三国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称得上是三国领导人高峰会的文化协奏曲。”
“我们同处在汉字文化圈”
  研讨会特意安排在汉城历史最悠久的朝鲜饭店举行。韩国教育电视公司(EBS)社长朴兴寿说,此举是为了提示与会者,让历史见证未来。他说,纵观历史,韩中日三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汉文字体系和儒佛道思想是三国共同拥有的文化资产。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金汉吉在开幕式上说,21世纪将是一个重视文化价值的时代,附加价值的来源将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文化为主。面对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经济区域化这一世界潮流,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中、日三国更应紧密携手,从文化的角度加强沟通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方案。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吴恒权在致辞中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韩日三国通过相互交流,在文化上形成了不少共同性或相似性;在这次研讨会上,中方学者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韩日两国的专家学者们进行坦诚交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友谊,扩大共识。
  韩国日报社长张明秀女士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探讨东北亚三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协调问题,并通过对亚洲文化价值的再认识,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日本读卖新闻会长水上健也表示,通过这次研讨会,在三国文化同质性或差异性的意见上缩小分歧,将会给东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带来光明前景。
  文化的多元化与文化交融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韩、中、日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文化的地域性和世界性”这一主题,采取基调发言、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别从东北亚三国的地缘政治学视角、外来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协调、网上分享中日韩文化信息的可能性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研讨。出席研讨会的中方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本报有关方面的专家10余人。中方与会代表团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学者。我国著名文化学者季羡林为研讨会发来了题为《我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的特别书面演讲。
  韩国学者指出,中日韩三国同处在汉字文化圈,三国在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在文化方面具有诸多相近性的优势,进一步密切文化交流,开发东北亚独特的地区文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认为,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世界背景下,要注意文化孤立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前者无视数千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反对文化交往和沟通。后者则依仗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处处强加于人,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
  与会专家学者不同意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关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文明冲突”的说法,认为这仍然是一种变相的冷战思维,只不过是把意识形态的对抗换成了更加泛化、更加危险的“文明的冲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何西来主张,用我们东亚人的“文化贵和论”,取代思想深处仍有西方中心主义在作怪的“文明冲突论”。
营造网络时代的人文环境
当今世界正随着信息化的扩展而形成了全球网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球村”不再是虚幻的设想。通过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负责人蒋亚平在演讲中谈道,尽管英语是互联网世界的共用语,但在汉字文化圈也拥有汉字、韩文、日文等可以融合网络信息的文字体系。当前,中日韩三国应在互联网的语言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巩固互联网上的本民族语言文化阵地。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韩国学者认为,东北亚地区以往注重经济合作,而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重视不够。只有真正建立起基于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之上的合作关系,东北亚地区方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增强自身的力量。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志远认为,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背景虽有不同,但三国“儒佛道三教”的精神文化力量却有同一性。在新的世纪,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会推动经济合作,而经济合作又会使文化的纽带更牢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