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规范广告宣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3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规范广告宣传
  本月话题“我看当前广告宣传”自讨论以来,我们共收到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一百八十三篇文章。作者有干部、教师、学生、职员、军人、农民,还有不少广告从业人员。这表明广告如今已触及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牵涉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人们都在广告里尝到了甜头与苦果。
  多数来稿认为,广告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无所不在,因而规范广告业,批评广告宣传的不良倾向,刻不容缓。目前广告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监督不力,野广告太多,骚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报刊广告中有虚假成分,让不少人上当受骗。除我们已刊出的讨论文章外,有几篇也值得一提。
  农业部的赵小平揭露,近两年,在一些媒体上频频出现一种“免费供种、联合种植、推广中药材”的所谓广告,有时一家刊物竟在同一期内登载类似广告八条之多。这种极具诱惑力的虚假信息使难以数计的人受骗,仅福建武夷山上梅村一年里就有十户农民上当。赵小平曾核查了这些广告的所谓证明文件,发现漏洞百出,一看就知是假的。只不过有人为了赚钱,不想认真就是了。他以为,与其说这是广告主狡猾行骗,倒不如说是媒体广告从业人员的失职所致。安徽宁国干部陈海涛提出广告应具备责任性,一是广告的内容要真实,二是做广告的人要有良知,三是广告要适度。湖北红安教师徐敬武对广告用语无规无则极为不满,比如“给大爷来碗酒”之类的语言就令人很不舒服。河南中牟的古金婷把骚扰性广告的形式分为几类:一是打电话,二是登门,三是信件,四是满街乱塞乱贴。
  有的读者也不同意我们刊登的一些文章的观点。湖北南漳日报记者贾子才就认为“今年中秋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并非病句,他说这是一种“舛互”修辞法。
  面对读者的讨论热情,面对大家的社会责任感,面对许多精彩的文字,我们的感激是难以言表的。期望在下一期话题讨论中,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让“本月话题”在新世纪办得更好。祝各位新年愉快,新世纪幸福!
  ——编者
  下期话题预告
  2001年,“本月话题”栏目将移至第十二版,首期讨论的话题是“评奖为何多且滥”。主要请读者就各地愈来愈多的种种评奖发表见解,以事实为据,点出评奖过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