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天边飘着一道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3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

  天边飘着一道线
  齐人
  天台山的头一眼,不俗。
  巍然,默然,凛凛然:无声无息,却透出一股震撼心魄的力。
  没想到真没想到天台山这么高。
  不远处是海———我知道,浩瀚的东海,海风大概在吹过来。而迎着海风瞭望万顷碧波的,显然是这兀然崛起的天台山。
  天边就飘着一道线,是天台群峰的轮廓线,简洁,优雅,就那么逶迤于半空,漾出一种异样的意韵。
  是那道飘忽的线,引我走进一片山的世界,也是一片灵性的世界。
  驱车蜿蜒山路,观众山起伏如浪;漫步窄细小径,听流溪低吟如歌;停步清澈石潭,望飞瀑泻落如练,凝视苍郁古寺,见青烟缭绕如丝……
  山是沉寂的动感世界,山的灵性便溶于动与静的和谐之中了。
  比这山色神韵更令人心旌摇曳的,是一路飘来的“古远灵魂”。众山间,还印着徐霞客的足迹;溪流里,还吟着李白的诗句;飞瀑中,还响着方孝孺的长叹;青烟里,还飘着严蕊的哀怨……留写青史的,不见经传的,出入天台山的古人,几多荣辱,几多悲欢,活生生地还都载藏山中,挥之不去,驱之又来。
  谁说这天台山没有灵性呢?
  山在人间,人在山间;人间与山间,原是一个隔不开的世界。人走进山间,便把人世悲欢离合携入山间:清风明月里,道不尽的世事沧桑;晨钟暮鼓中,参不透的禅理玄机。人走了,山不走,无数故事也永久地留驻山间。山是人世间的一个大舞台。
  历史不是从山中走出来的吗?
  在石梁景区奔流回折的山溪畔,见乱石静卧,清流跳跃,思绪拉着我回返冥冥的太古之初,亿万斯年的过去,或许距今已有四五十亿年。当熊熊燃烧的烈焰熄灭以后,天地间留下了一圈岩石,也该已经有了山。其后,绵延千万年的大雨,乱云翻滚,遮天蔽日,遍地洪荒;又其后,云开日出,地动山摇,岩石圈冲撞挤压,渐渐地有了海与山的分野,渐渐地有了生命在海中的孕生和后来的登陆。那是何等漫长而又何等执着的演化。
  人们也许很难想象,恰恰是岩石与水,演出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史。
  其实土地从石头来。漫漫岁月,是风和雨,是日光和水,是微生物和地衣,缓慢而有力地把顽石瓦解为土地。土地生长了草木,草木养育了虫豸与禽兽。大地绿了黄,黄了又绿,生物便在物竞天择中演进,直至大地上出现了赤身裸体却学着咿咿呀呀的直立人。生命繁荣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起始于石头与水,还有透过大气的阳光。
  手抚溪中巨石,光滑无棱,凉意沁人。你完全可以想见,在无数个寒暑过往里,风雨和激流是以怎样一种持久的力量,锲而不舍地磨砺着这些曾经峥嵘的岩石,使棱角坚硬的石头,锋利不再;躬身林间草丛,看脚下的野草山花,枝叶争攘,藤蔓绞缠,你又可以觉出,这些纤枝柔叶间毫不相让的争夺,是何等地冷酷无情。
  还有文化。文化不也是从山中来的吗?毕竟,人类文化源起于人加石头。石器,是人化也是文化的标帜。以旧石器、新石器为志的人类文明,也许绵延了二三百万年。石头被用以为工具,人才告别了动物界。还有火,人的另一种初始工具,实际上也靠石与石擦击或石与木钻磨产生。人而非兽,是由于猿发现了石头的功能。是坚硬而锋利的石头,启动了人类最古老的创造业。
  石头不语,却刻写了数百万年的人类史。
  山川大地,万物有灵,这是上古人的信仰。在自然崇拜创造的世界里,海有海神,山有山神,三山五岳皆是神。石头,作为创造土地、生命与文化的重要角色,尽管那么不起眼,也无例外地受到人们的尊崇。古人很早就供奉石头为大地神祇,是大地之神的象征,民间祭祀土地至今仍有立石为神的礼俗。世界上古文化中,多有石头崇拜之载。英国的巨石阵和中国辽宁红山文化区的石祭遗址,至今谜一样地费解。解读石头崇拜的思想线索,是石头自身的功效。我倒常常揣测,莫非古人很早就一代代地传诵着悠久的石器时代以及遍地的顽石?莫非古人从刀耕火种起就知道土地由石头生发的渊源?
  山里,写满人间事,也蕴含着大千世界的沧桑沉浮。
  告别天台山的时候,遐思悠悠,犹为不尽。车走出很远了,我还回头望了一眼,那飘在天边的一道线。天台大山,你的这道线从何处飘来?又向何处飘去?那逶迤曲线下蕴藏着的万千气象与无穷奥妙,谁又能读得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