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读书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3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读书风波
  刘建民
  八十年代第一个年头,二十出头的我从乡下返城分配在宜丰县地处偏僻的棠浦粮管所江洲粮站当粮食保管员。由于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读书年代几乎都处于动荡的“文革”时期,随之下乡务农又缺乏读书的环境和条件,几年生活的体验,我深感知识的匮乏。
  参加工作后有了安定的环境,我萌生了利用工余时间读书充实自己的念头。我用积蓄一口气买了一百多本文艺、业务等方面的书。自此,上班时我仍拿出田间劳作时的架势,完成工作任务;工余就如饥似渴地埋头书本之中,房间里读书的灯光经常持续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
  当时粮站尚未通电,粮站职工每人房间里都配有一盏煤油灯照明,煤油是由粮站统一购买(当时煤油属定额供应物品)专人保管。就是这样的条件也丝毫没有减弱我读书的热情,也没有减弱其他几位同事聊天的兴致。就在其他四位同事围着一盏煤油灯每天晚上有趣地海谈闲聊时,我伴着另一盏煤油灯光和悄然无语的粮仓醉心于书本之中。
  不料两个多月后的季度评奖却因此引发了一场“读书风波”。事情是这样的:上级粮管所给我们这个下属粮站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对读书人又颇有几分执拗偏见的粮站站长,明明知道我的工作无可挑剔,也亲眼看到了我牙痛几天粒米未进仍坚守岗位的情景,但仍以我平时独享一盏油灯多用了公家的煤油为由,刻意定我为三等奖。我心情黯然,当晚读书的煤油灯没有再亮起来。
  碰巧第二天粮管所长到粮站检查工作,无意中听说了这事,还了解到我到粮站仅几个月,不仅运用书本知识解决了粮仓四周淤泥积水“老大难”,而且担任了附近村小校外辅导员。为此,他郑重其事地批评开导了站长,为了以示鼓励还特意把我对调为一等奖。“读书风波”就此平息。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往后的岁月,靠书本知识的引导,我终于找准人生的方向,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着。而今天在亮堂的电灯下我每捧起书本时,就自然会想起在粮站日子里的那场“读书风波”和开明的所长,更从中感受到一种鞭策、一种催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