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醉尉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3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醉尉街
  叶公觉
  我踏着被历史的风雨磨圆了棱角的碎石小街,缓缓漫步。
  暮色笼罩了不远处的南宋方塔和街两边明清格局的黑瓦粉墙的居民房舍。此时的常熟古城,犹如一幅宋人名画,显得古色古香。
  我的脚步叩响着石子街,发出“咯咯咯”的声音,这是在敲打历史的宫门吗?
  一块块蓝底白字的搪瓷门牌上,清晰地写着:“醉尉街”。
  我仿佛从暮色中看到了那位一千几百年前疯疯颠颠的狂草书圣张旭,他迈着蹒跚而又飘逸的醉步,正向我走来———
  他宽衣大袖,飘然而至,大有神仙风度,口中咿呀,手舞足蹈,那手指上似乎可见墨迹淋漓,莫非他乘兴狂草了一番?
  他是名重当时的“吴中四士”之一,确实颇有名士风度。开始当常熟尉时,有一个老人为一件小事前来陈牒求判,他一挥而就,给老人写了一张判决书。谁知第二天那位老人又来求判,他恼怒地责怪老人。那老人却说:“我是看你的书法很奇妙,想收藏在家啊!”他一听是一位喜欢书法的同道,就问他家里藏有什么佳作。老人将家藏的先父遗墨精品给他看。他一看惊呼:“真乃天下奇笔!”于是尽学其笔意,书艺大进。
  莫非是古城常熟孕育培养了这位草圣?据传他见公主担夫争道,从中获得书法笔意;他观公孙大娘跳“剑器浑脱”舞,又从中获得艺术的神韵;他常看虞山峰顶的云势变幻,常看虞山上的飞鸟出林,有时还为入草的惊蛇凝神沉思。无怪乎唐代大文豪韩愈说他“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
  他喜饮酒,时常大醉,醉则呼叫狂奔,乘兴落笔。笔势龙飞凤舞,潇洒奔放,点如高峰坠石,牵如力扯古藤,横如列阵,挑如弩发,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更有激情奔发之时,握笔挥毫,在白墙上狂草,惊风雨泣鬼神,无怪当时人称他为“张颠”。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诗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的朋友李欣在《赠张旭》诗中写道:“露顶踞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他挥洒淋漓的壁书情状。在唐文宗时,将他的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看来是不虚妄的。
  小城常熟有幸。一条醉尉小街,留下一段趣味无穷的故事。想当初,张旭大概就住在这条小街上吧?
  唐代以后,为纪念这位颠狂的草圣,常熟城里曾建“草圣祠”。祠内有一副对联: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由此可见常熟人对张旭的赞赏和怀恋之情。他当初洗砚的池塘,也曾被长期保留,名为“洗砚池”。
  常熟人是多情的,对狂狷的书生怀有一种内心的敬仰,更何况他是一位名扬神州的草圣呢!
  有人说,从常熟虞山之巅向东看,方塔是一支毛笔,菱塘是一个砚池,那么,醉尉街莫非是一锭墨?虞山也许是一块镇纸石,常熟大地就是一张宣纸了。
  草圣张旭,他的笔毕竟是有限的,历史的巨笔才是无限的,历史老人挥起他的凌云健笔,在常熟的大地上狂草了数千年,终于写成了如今这幅气韵生动的作品。
  醉尉街上的街灯亮了,闪着金色的光,使这条古意悠长的小街更显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我仿佛看见,张旭正甩着宽袖,飘飘然地顺街而去,溶入夜色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