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积极准备 趋利避害——四论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4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准备 趋利避害
  ———四论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本报评论员
  认真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各项准备,是落实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明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经过14年的努力,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对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入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入世贸组织,正是中国主动顺应全球化潮流、参加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体现。入世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入世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有风险,有压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企业经营机制、经济运行规则和环境等,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某些行业和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入世后,能否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并从中获益,归根结底取决于我国自身经济实力,取决于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下一步的“重头戏”,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入世的准备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加快机制转换和结构升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上技术上质量上管理,大力提高竞争能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主动出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要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涉外法律体系;抓紧培养一大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应当研究和利用好过渡期条款,处理好按世贸组织规则办事和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系,享受我们应有的权利,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力争做到扬长避短,使入世的正面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要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实践证明,没有国内充分而有序的竞争,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越是保护越没有竞争力。
  随着入世的步伐,我国对外开放逐渐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一是由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二是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的开放即按承诺的时间表开放;三是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因此,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有步骤地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推动国内大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引导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取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等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和其他沿海地区要乘势而上,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执行法规、政策的透明度;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跨国经营和资源开发,等等。
  入世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繁杂,难免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抗御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的经验,只要我们把握得当,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做实,真正确保利大于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必定会有新的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