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以人为本造福万民——南京市“住宅小区整治出新”工程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4版(要闻)
专栏:

  以人为本造福万民
  ——南京市“住宅小区整治出新”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 杨立新
  仅仅在3年前,南京市的许多市民还在为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脏乱差而烦恼。如今,还是那条街巷,那幢楼房,小区面貌却焕然一新。从1998年起,南京市实施“住宅小区整治出新”工程,斥资2亿多元,对全市127个小区进行改造,共整治环境1000万平方米,20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不搞锦上添花,坚持雪中送炭
  南京市早期住宅建设以旧城改造为主,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多数住宅小区建筑密度过大,配套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小区秩序混乱,违章搭建随处可见。1998年南京市决定把旧小区的改造作为为群众办的实事来抓,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出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房管局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小区出新从哪里入手?市房管局局长王德君提出:“不搞锦上添花,只是雪中送炭。”市委、市政府决定首先整治全市年代最久的127个住宅小区。然而,迎头碰到的一个“拦路虎”就是违章建筑。有人赖在屋里不走;在场门口小区,违章建筑三次拆除,三次反复。工作人员向每户发送“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宣传整治出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一些“钉子户”,逐户上门做好说服工作;同时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一些困难户安置到“疏导房”里,街道和居委会还腾出房子让下岗职工从事经营。群众终于理解了市里的这一利民之举,在违章搭建多、困难户多的凤凰新村小区,居民的违建自拆率达100%。3年来,全市共拆除违建5万余处,近20万平方米。
  注重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小区整治出新工作中,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车棚的设置尽可能兼顾前后住宅楼。有的小区将居民楼的楼顶水箱改为直供水,解决了困扰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有残疾人的小区,都设有扶手栏杆和残疾通道。王府园小区还根据残疾车的大小确定院门的宽度。3年来,共维修、新建道路28万平方米,植草坪40万平方米,植树28.6万株。不少小区的绿化率由原来的几乎为零提高到30%,有的甚至达到45%。
  整治出新后的小区,85%达到优秀住宅小区标准,并实行了物业管理。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齐声称赞这是南京市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安民小区蒋良坤老人告诉记者,3年前该小区还是“亭棚占满地,花草无处生”,连晨练的地方也没有;如今却是“三季有花,四季有草”。场门口小区的毛家瑞投书《新华日报》,感叹小区的今昔变化:“真是天上地下,两个世界。”仙鹤里小区新建了一个大花园,引得燕子也来筑巢。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告诉记者,她住在这里很久了,从来没见到燕子。是党和政府妙手回春,把一个老鼠出没、垃圾成堆的废墟变成了四季如春的花园。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
  小区出新后,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变化,居民的道德风尚也在悄悄改变。
  过去,由于小区环境差,一些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习以为常。现在,面对洁净优美的环境,他们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许多人还主动认养了小区绿地,每日按时浇灌,精心呵护。
  小区出新后,一种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建立起来。过去居民下班后往往呆在家中,邻里之间很少有沟通交流的机会。现在小区有了休闲广场和体育设施,人们聚在一起下棋、唱歌、跳舞、锻炼身体,人和人的关系密切了。出新后的小区还广泛开展了“邻里互助共创文明楼”活动,居民们共同遵守卫生公约和五好家庭公约,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一家有难大家帮。整治出新后,南京市共涌现出2个国家级示范优秀小区,玄武区锁金村小区还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1999年和2000年,小区整治出新被评为“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十件大事”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