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走出国门 杂交稻享誉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走出国门 杂交稻享誉世界
  王力
  科学技术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在我国与外国广泛开展的科技合作中,交流也是双向的。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就是走出国门,为世界许多国家创造了财富的成果。
  1964年原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曾设
  想通过选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以达到用于生产的目的。为此,他就开始在稻田中寻找自然不育株,结果从栽培稻洞庭早籼、胜利籼及矮脚南特等品种中找到了一批能遗传的自然不育材料,到1969年起,育成具有一定保持能力的无花粉型南广粘雄性不育材料,但未找到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后来他想从野生方面来培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70年他的伙伴终于在海南岛找到了一株野生稻败育株,以此为母本进行一些品种杂交并连续回交。
  随着制种技术不断改进和水稻增产需要,我国杂交稻推广很快。1974年试种6.7公顷,1975年发展到370多公顷,1979年达496万多公顷,1981年达500多万公顷,1990年达1500多万公顷,以后基本稳定。杂交稻平均每公顷产量逐步增加。1976年4740公斤,1981年5300多公斤,1988年6650多公斤,1993年6670多公斤。近几年来,“二系”法杂交稻正在迅速发展。1996年制种面积4000多公顷,1998年全国“二系”杂交稻种植面积超过40万公顷。
  我国杂交稻的利用与推广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农业界关注,推动了一些国家农业科技人员对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和生产应用的发展。1980年3月中国杂交水稻作为一项专利转让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下属的园环公司,1981年6月又转让给美卡捷尔种子公司。80年代以来,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中国进行水稻包括杂交稻的合作研究。目前美国、墨西哥、巴西、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尼日利亚、赞比亚、埃及、阿根廷、澳大利亚以及日本、越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行杂交稻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把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全球大米增产的一项战略计划。1981年在中国湖南长沙合作建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12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20个国家的200名左右的农业科技人员。在中国的技术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起来。1998年越南种杂交稻达20万多公顷,印度为10万多公顷,一般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2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