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增长强劲 创新发展——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2000年终国际报道

  增长强劲 创新发展
  ———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述评
  本报记者 陈特安 吴迎春 吴绮敏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年来少见的旺势,以其良好的增长纪录载入史册。但石油价格扶摇直上,全球股票市场起伏跌宕,欧元汇率猛跌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则使人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怀有几分不安。然而,今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预示着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各区域全面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往年
全球性的强劲经济增长,是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显著特点。各大国际金融组织岁末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几乎一致肯定,今年是13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增长率可达4.7%,大大高于1998年的2.5%和1999年的3.3%。明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仍可保持在4%左右。今年世界贸易额的增长也出现了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可望增长10%。
  今年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可达4.2%,美国经济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潮头,其经济增长率将接近5.2%;欧洲的经济形势也好于往年,欧元区11国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接近3.5%;日本经济已经走出谷底,今年的增长率可达1.9%,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
  今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可达5.6%。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引人瞩目,今年的增长率可达7.1%。其中,中国和一些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表现最为突出:出口增长、对外项目收支平衡、内需复苏。此外,拉美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的减速之后开始回升,非洲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今年转型国家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可达4.9%。受益于石油涨价,俄罗斯经济正在从1998年的危机中出人意料地强劲复苏,增长率可达6%。
  信息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呈现的又一特点。据专家计算,目前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在美国经济的实际增长中所占比率则更高,为1/3。预计美国的网络经济产值将超过汽车业和金融业,成为最大的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世界发展较快的领域,它所创造的财富日益增加。据估算,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收入达2334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猛增到1.4万亿美元。1996年,因特网上有24万个域名,到1999年已达到4200万个。如今,因特网上的买卖每100天就翻一倍。全球有3亿多人上网。
  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结合,新老经济的相互融合,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波音公司纷纷投身网络经济,法国航空公司、美利坚航空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等6家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今年4月宣布,联合创建一个可买卖各种航空物资的网站,年交易额可达320亿美元。网络经济在亚洲同样大行其道,日本的索尼公司和丰田公司纷纷触网,韩国和新加坡等国信息技术和网络也发展得很快。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依靠高新技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高新技术的一个制高点。为抢占这个制高点,世界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作为世界上信息产业龙头老大的美国制定了相关政策,增加投资以及研究和开发经费,其中对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商业投资在5年中增加一倍以上;欧盟今年3月正式提出“网络欧洲”的概念,并计划在未来3年筹资400亿欧元用于网络欧洲的建设,定下在10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实体的宏伟目标;日本是世界上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最多的国家之一,去年1年的开发支出高达3620亿美元;东盟将建设“电子东盟”并于今年11月签署了建设“电子东盟”框架协定。印度也力争在21世纪初成为信息大国。
  不稳定因素——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在良好的世界经济形势后面,也存在一些隐患。
全球股票市场动荡,堪称当前全球经济的一大隐患。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险情频出。今年,全球股市特别是高科技股的起伏跌宕令人关注。纳斯达克指数虽然在3月份达到5000多点的峰值,12月20日又跌入不足2400点的低谷,全年跌幅超过50%。其中,代表高新技术的信息技术产业公司所受打击尤重,一些先天不足的网络公司纷纷倒闭,乃至人们对网络经济未来产生担忧。纳指今年的大幅度下跌有可能是纳指自1990—1991年衰退以来全年业绩最差的一年。全球股市随之起伏。据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今年全球股市平均下跌17%;以美元计算,欧洲股指下跌21%,日经指数下跌25%,韩国股指下跌51%。而且,从目前情况观察,全球股市难以迅速大幅反弹。
  国际汇市上空也呈现缕缕愁云,欧元态势消沉。今年,人们大量抛售欧洲通信和高技术股票以及欧元债券,其程度正在达到交易商们所说的“近于恐慌”的边缘,甚至使西方七国于今年9月不得不联手干预国际汇市,此后,欧洲央行又于11月两度单独干预市场,效果甚微。只是在人们预期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继续趋缓之后,才于12月21日出现了1欧元兑0.9140美元的11个月来的峰值。看来,欧元的未来走势主要取决于欧元区经济能否持续强劲复苏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放慢的反向对比。从中长期看,欧元汇率存在先稳后升的较大潜力。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增大原油进口国的进口开支,加大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扩大进口原油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导致债务问题恶化。这已经而且将继续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整和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
站在新旧世纪的交汇点上,人们从20世纪的经验和教训中看到,变化是永恒的,唯有通过不懈的调整和创新才能适应变化、实现发展。
  面向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在新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生产力的国际化已大大加快,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进一步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全球性经济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为了应对新形势,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支持市场经济、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各项改革,以期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对难以逆料的各种外部冲击具备抵抗能力。今年,美、欧、日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作出深化结构调整的部署和规划。
  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是推动各国加速结构调整的一大动力和方向。美国经济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人们记得在1992年初开始对民间开放因特网时,美国经济尚不够景气,甚至失业率进一步提高。然而,美国企业特别是金融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以共享信息的因特网,裁减机构,解决不良债务。结果,美国企业提高了生产率,改善了企业体制,创造了成千上万的新就业机会,美国经济出现多年来最长的一次增长期。至今,为适应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结构调整仍在不断进行之中。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结构调整时,面对的课题是如何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浪潮造成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利用新兴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更新换代,实施把工业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的追赶模式,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亚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尽管亚洲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国家,近些年开创的增长型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但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增长型经济转化为创新型经济,吸收外国技术,推动技术产业化,摆脱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过度依赖,这样才能克服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21世纪的曙光即将显露,那将是一个更富创新性的时代的开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开辟更高层次的、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经济,这将是所有的智者共同的选择。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略有放慢总体形势依然看好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永荪 朱剑敏制作(新华社12月6日发)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