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油市无风三尺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经济札记

油市无风三尺浪
林皎明
  自去年3月以来的20个月内,国际原油从每桶价格不足10美元的最低点跃上近40美元的高峰,并长时间在相对高的价位上浮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被迫4次增加日产共370万桶原油,才逐步平抑了今年日渐高攀的油价,本月油价开始大幅度回落。
  回溯油市,1997年,油价出现下滑趋势,欧佩克雅加达会议决定增产,油价大跌;1998年,西方国家乘机降低原油库存,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突出;1999年,欧佩克开始认真执行限产政策,油价岁末达到每桶25美元上下。这一过程被视为低油价的恢复期。油价真正大幅劲升,是今年二三月份出现的势头。油价随后逐渐超出每桶30美元的高线,峰值甚至一度接近40美元。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变化过程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步曲线大体吻合,表现出市场需求的内在动力,有其合理的一面。
  欧佩克与西方石油消费国对持续高油价成因的看法相左。沙特石油与矿产资源大臣阿里纳伊米指出,“问题不在于原油供应”,而是美国取暖用油和原油加工量不足造成的。国际能源署的资料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产油量每天比需求多180万桶。欧佩克新任秘书长、委内瑞拉能源和矿业部长罗德里格斯认为,工业国油品税过高,运输能力不足,也是导致高油价的重要原因。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去年以来航运界退出运营的油轮已达200艘。岁末油价回落,证明欧佩克的解释更接近事实。由于欧佩克及其它产油国增产,油市再度出现供过于求。欧佩克油价12月8日跌破每桶25美元,后继续降到23美元,接近欧佩克的油价下限。
  代表石油消费国利益的国际能源署今年11月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增加开采和提炼设备投入不足;全球经济对中东产油国依赖性增大,是原油价格持续居高的根本原因。
  应当指出,在高油价中,有相当的比重是国际投机资本炒作所致。石油期货市场名符其实的原油需求方,只控制供应总量的三成,其余期货均被投机期货的国际资本所把持。这些投机商在抬高价格后再平仓获利。这种投机炒作,加剧全球油价的动荡。油价年末下跌,就有期货投机商见机平仓的因素。
  从目前形势分析,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今年新增日产520万桶原油,平抑油价足足有余。欧佩克一些成员国甚至担心,北半球冬季结束之后,明年春季的油价将惨跌。在油价波动的敏感期,如何把握增减产的度,看来是欧佩克必须审慎面对的课题。
  油价高升,无疑影响石油利益的分配。世界头号产油大国沙特今年的石油收入约69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240亿美元。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的石油收入,可望从去年的81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1510亿美元,其经济增长率因而以两位数大幅飞跃。而对亚洲一些国家来说,经济恢复难度却在加大,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胀压力加大。印尼、菲律宾的通胀率已达4.5%以上,韩国、泰国、印度、巴西、土耳其和整个东欧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非洲国家已下调预计经济增长率。
  据统计,石油价格每增加10美元,通胀率上升0.5%。美国今年通胀率接近4%,日元还算挺得住,欧元显得软弱。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新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的依赖逐步减弱,受油价波动冲击较小。它们以高科技和军火输出将石油美元再次捞回,更减轻了高油价的影响。
  石油仍然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能源之一,油价是经济的寒暑表。油价长期走势仍含变数。一方面,欧佩克为维护自身利益,意欲将油价与经济增长“挂钩”,不会坐视油价滑坡。另一方面,西方石油消费大国为获得低价油源,将继续对欧佩克保持压力。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政治关系等诸多变化因素及突发事件,都将对油价产生影响。未来一两年,仍将是原油价格波动的敏感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