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汽车“烧”玉米 即将成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作为稳定粮食价格、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原油进口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粮食转化汽油醇项目已列入二○○一年国家重点工程——
  汽车“烧”玉米 即将成现实
  本报记者 王政
  如果有一天,你驾驶的汽车里燃烧的不仅仅是汽油,还有玉米、小麦……你该作何感想?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以玉米为原料制作燃料酒精,再与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成汽油醇,已被列为2001年国家计委重点推进的工程之一。日前,记者就粮食转化汽油醇项目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刘铁男。
  三大意义:有效解决粮食转化问题,稳定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缓解石油紧缺矛盾,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减少汽车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放到了突出位置,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项目,就是贯彻落实有关精神的具体举措!”刘铁男司长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但由于粮食深加工转化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尚未形成“增产——消费——刺激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粮食库存量逐年上升,其中玉米占有很大的比重,部分存粮已经出现陈化。发展燃料酒精,可有效解决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转化,形成一个长期、稳定、有效、可控的粮食消费市场,也使国家拥有一个可靠的粮食转化和调控手段。据初步估算,每年可消耗玉米几百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石油消费迅速增长,已从石油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原油供求紧张矛盾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压力。特别是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不得不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原油,发展燃料酒精可取代部分汽油,缓解原油短缺矛盾,是一项新的可再生能源战略。
  燃料酒精的使用还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国外数据显示,使用燃料酒精替代等量汽油,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比如90号无铅汽油加入10%的燃料酒精,其辛烷值可达到93号标准,还可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明显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刘铁男司长告诉记者,国务院领导对推广使用燃料酒精项目非常重视,多次给予重要批示。国家计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把推广使用燃料酒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加以策划和推进。目前,在我国的玉米主产区吉林省新建燃料酒精的试点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可研工作全面展开,如进展顺利可望于明年开工建设,2002年投产。有关燃料酒精的标准制定、汽车台架和行车试验等基础性工作也正在有序地进行之中。刘铁男说,考虑到我国农业基础仍比较脆弱,粮食生产不稳定,为避免燃料酒精项目对粮食市场造成大的冲击,目前暂定位在以消化陈化粮为主。
  在谈到推进整体工作的思路时,刘铁男说,燃料酒精混配汽油醇虽然在国外已成功推广使用多年,但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积极而稳妥地开展和有长远的战略考虑。首先,做好新建项目和老厂改扩建项目的试点工作,打通和建立生产、混配、消费的全流程;其次,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好规划和布局,在全国重点中心城市推广使用;第三,从长远考虑,要积极研究开发粮食替代原料,如秸秆等植物纤维。同时开展酒精混配柴油的研究攻关,扩大燃料酒精的市场。
  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目前产粮省发展燃料酒精的积极性很高,各地申请新上和改扩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已是理论需求的几倍,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做到统一规划和布局,防止形成新的重复建设
  燃料酒精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其经济性。针对目前我国酒精生产企业规模小、综合利用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刘铁男司长认为,新建的燃料酒精项目要突破传统酒精生产的概念,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降低成本,加大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构筑一个新的农产品深加工流程,真正做到“吃干榨净、零排放”,使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既能消化原料粮成本,以确保农民的收益,又能承受住国际原油价格剧烈变动的冲击,维持燃料酒精生产。当然,国家对推广使用燃料酒精也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