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重视保护优质水源——广东省河源市脱贫途中不忘环保的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重视保护优质水源
  ——广东省河源市脱贫途中不忘环保的探索
  武树帜 李美清
  河源市位于粤东北、粤赣交界、九连山麓,濒临东江上游,解放前是东江人民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和驻扎地。60年代,广东开发东江水系,在河源境内移民修建新丰江和枫树坝两大水库。198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设市,辖1区(源城)5县(和平、龙川、紫金、东源、连平)114镇1民族乡2街道。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山区近八成,人口315万。由于种种历史和客观原因,所辖5县均为贫困县,至今仍属广东次发达地区之一。建市12年来,河源人民坚持走依法治水促环保与脱贫奔小康相结合的路子,建成绿水绕城、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I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贫困地区脱贫途中重视环保建设,确是有益探索,值得借鉴。
  从严管水
  河源素有“粤东宝库”之称:列省前列的有铁矿、萤石和稀土(钇、锂、铕)等40多种矿产资源;奇特罕见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菊花化石群与脊椎动物化石——恐龙骨骼、恐龙蛋及龟鳖类并存的古生物资源;猕猴桃、香菇、桂花鱼等土特产品;秀丽多姿的山峦江河自然生态与亚洲第一高喷、桂山森林浴等景观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多种资源宝藏的“宝中之宝”是蕴量丰饶的水能资源。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又都以保护优质水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
  建市以来,河源发展经济,始终不忘环境管理、防止污染和生态保护。市里制定颁布了《河源市区饮用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依法治水,从严管水,把好上项目关,控制和治理污染源,使两大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面水Ⅰ类标准。新丰江水库每年为中下游2000多万人口提供60多亿立方米自然纯净的水源,遗憾的是优质水流到下游,受到严重污染,还得加工处理,方可饮用。
  保护水源
  为配合国家批准立项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做好保护优质水源工作,河源市采取了四项措施:
  调节水位,涵养水源。鉴于河源是全省环保示范基地,又是惠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等地2000多万人口饮用水的水源地,为进一步保护好水源水质,决定在新丰江、东江汇合处修建丰江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主要是拦河筑坝,提高水位,防止东江浑浊水倒灌新丰江水库;枯水期则为东江中下游航运、供水、压咸等调节水流量。另外,在新丰江水库一带,保护森林资源,使绿化率达99.6%、森林覆盖率为70.5%以上,有利于涵养优质水源。
  处理污水,净化水源。彻底解决河源市生活污水直接流入东江问题,是保护水源的又一举措。据了解,广东省大部分城市至今没有污水处理厂。54个城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等10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河源市决定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8万吨/日处理量,投资17253万元,3年后建成。投产后可使城市污水得到集中控制治理,改善东江水系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
  生态旅游,保护水源。河源境内层峦叠嶂,青翠满目,河溪纵横,绿水长流,颇有“青山绿湖碧水城”的秀丽风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与肇庆鼎湖山、云南西双版纳并称“北回归线沙漠腰带上的三奇”,其“绿色生态游”现已成为河源旅游的名优品牌。1999年接待游客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旅游业注意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将成为河源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强化环保,依法治水。为了保持水源的洁净,河源市从维护大局利益出发,关闭了40多家沿江餐馆,取消和更换了水库内105艘旅游快艇,关停了可能污染水源的“奇松岛”、“水月湾”、“凤岛鹿苑”等景点,撤销了库内一批网箱养殖项目以及沿江一批污染严重的厂、场、矿企业,从而确保江河碧水长流。与此同时,还通过教育和建章立制,强化市民环保意识。在旅游区,每个导游都备有一个环保清洁袋,沿途讲解,发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随手拣起。游客见了很感动,再不忍心乱扔垃圾。
  做好“水”文章
  河源重视环境保护,做好“水”文章,保护优质水,既有巨大现实意义,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改造供水,造福下游。通过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输水至深圳,经深圳水库生物处理后,供净水至香港。该工程1999年底动工,2002年建成使用,工程预算近50亿元,届时将从根本上改善下游水质。目前广东省有关部门立项论证新丰江水库管道供水珠江三角洲的方案,开发新丰江水资源,前景广阔;还可以考虑通过立法,由受益地区承担费用,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优质水源,发展养鳗。90年代以来,我国江浙、福建、潮汕及珠江三角洲地带成为养鳗基地,产品主销日本。由于一度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加之沿海赤潮、酸雨等的污染,造成养鳗亏损。近年来,养鳗业另辟蹊径,向山区进军。河源市1997年初投放欧洲鳗苗,当年10月捕鳗,成活率达98%,亩产超过5万吨,效益良好。至今已建成投产鳗场12个,面积2500亩,全市养鳗5000亩。由于欧洲鳗苗成本低(1.3元/条,本地鳗8元/条),成长快,品质优,卖价高,外销好,但生产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要求高(如水温保持27摄氏度以下的优质水)。河源具备养鳗的水质和环境优势,可以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绿色产品和山区“三高”农业。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养鳗,配套建厂。项目建成后,利税前景看好,可望成为脱贫奔小康的一个造血型支柱产业。目前亟待有关方面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和贷款。
  开发净水,增辟财源。新丰江天然净水,是选用新丰江水库天然水,经纯物理方法精制而成,既保留了对人体有效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又兼备纯净水和矿泉水的优点,长期饮用,有益健康。它源于天然,胜于天然,是饮用水升级换代的新品种,河源市将用5年建成华南最大的饮用水基地,使之发展为脱贫奔康的第二造血型支柱产业。
  脱贫奔小康,前景在望。目前河源市正在进行一项艰巨的社会环保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力争建成全国第三批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走上脱贫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