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成都追剿“垃圾棉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聚焦

  成都追剿“垃圾棉被”
  本报记者 刘裕国
  12月初,成都市有数万条用医用绷带、医用弃棉做成的“幼儿被”、“学生被”,被分批卖入成都市区和省外的幼儿园、学校和老少边穷地区,这些棉被中有一些还沾染着血迹。人们还发现,在成都市西郊,有一群人非法生产“垃圾棉被”,月产量在20万—30万条之间。
  质监部门紧急出动
  12月6日,成都市质监局青羊分局例行年检,偶见市场上有“三无”棉被销售,他们顺藤摸瓜,发现在苏坡乡中坝村3组有非法棉被及棉絮加工的庞大窝点。这个质监局立即作出直捣“黑窝”的周密部署,将全局3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组织起来,整装待发。
  12月12日,晨雾蒙蒙,身着制服的青羊质监分局和成都市质监所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在中坝村。他们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直扑正在开机织絮的窝点。执法人员一举查出了14家棉絮加工点,这些加工点大多数都没有办理任何生产经营手续,生产现场垃圾满地,恶臭扑鼻,肮脏不堪。打工人员全身沾满又臭又脏的棉屑,生产车间缺少最基本的劳动和卫生保障条件。
  记者看到,在这个号称拥有棉被、棉絮加工“一条街”的中坝村里,房屋、树木和东倒西歪的电线杆上,蒙着厚厚的一层灰黑色的“霜花”,那是附近几十家棉絮加工点不分昼夜地加工“垃圾棉被”留下的各种纤维。
  加工现场触目惊心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了几家加工厂,每家工厂里都堆积着如山的棉被加工原料。这些生产原料是带有污渍和尘埃的工业废纱、旧布条、旧衣裤、旧袜子、旧鞋垫,还有医用弃棉、绷带,以及化纤编织品的边角余料。这些肮脏的原料,在所有加工点都没有进行过清洗消毒,只进行粗加工,就直接卖给棉被厂、床垫厂、沙发制作厂制成棉被、床垫、沙发,然后销售给幼儿园、学校、医院及一些招待所,还有进城打工人员,最远的销到了河南、河北、安徽、广西、贵州等省(区)的老少边穷地区。
  在来自浙江的个体户陈银生的加工棉被窝点,记者看到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背后是4间破旧不堪的加工房。4大捆放在加工设备旁的原料很刺眼,上面褐色的血渍清晰可见,老远就发出刺鼻的气味。
  小工们承认,这些是医院的废弃物。据说按每吨500元的价格收购,有人不断送来。没有清洗,没有消毒,经过小工们刀砍斧劈之后,就送上弹花机加工成原料,分别塞进印有卡通图案和草绿色的被套中,制成了“儿童被”、“军用被”。从外表看,很难识别这类棉被里包藏的“祸心”。
  记者撕开一床“儿童被”,只见里面装的全是灰黑色的、牛粪渣状的垃圾纤维综合物,臭气冲鼻。执法人员从老板陈银生的送货单据中发现,仅今年11月份,他就先后向成都市红星路、红牌楼、茶店子、牛市口、东大街、武侯大街、金沙车站、火车北站等处销出这种供幼儿和学生等使用的棉被5000余床,其余的销售凭证已被销毁。陈交待,他从去年底开始生产销售“垃圾棉被”,生意一直火红,每天至少要送出40条。
  制被机器还在转动
  目前,质监人员在中坝村现场依法查封劣质棉被1000余条、棉胎2000条,以及用于加工的可疑原料20吨。与此同时,他们还对13家销售劣质棉被的零售摊点进行了查处,查封棉被480条、棉胎500条。制假、售假严重的陈银生已被公安机关留置调查。
  奇怪的是,12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中坝村“垃圾棉被”加工点,接连进了6家加工厂,只见加工机器仍然在转动,小工们仍旧忙个不停,一车车废旧原料仍在运往窝点。厂房内的货物前几天被执法人员贴上封条,但有的已被撕成几段。
  记者问一个操外省口音的王姓女业主:“上面是不是已经通知你们停止生产?”女业主回答:“通知了。”记者又问:“那为什么你们还不停下来?”回答是:“有人还等着要货哩。”
  记者愕然。群众如此憎恨的“垃圾棉被”,为何加工机器至今还停不下来?加工窝点在中坝村盘踞了一年多,由当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30多家,月产劣质棉被达几十万条,为何至今才被发现?据悉,在四川省的金堂县、新都县一带也有类似的棉被加工窝点。
  “垃圾棉被”就是这样生产的。 刘裕国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