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离开原子弹以后的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离开原子弹以后的岁月
  本报记者 钱江
  卓金叶——北京宣武区永光居委会主任,是一个对数据记忆特别清楚的人,轻松地将居委会家长里短的事情说得一清二楚。60多岁的卓金叶和丈夫陈为华前赴后继地工作在永光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延续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过去,他们为研制原子弹奉献青春年华;此后,将生命的余辉倾洒在普普通通的社区工作中。
  卓金叶和陈为华是高中同学,1956年一起考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来卓金叶转入无线电系。大学毕业后他们结为夫妻。这时,为祖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事业向他们招手了。这对夫妇放弃在首都工作的优越条件,志愿奔赴青海高原,在那里整整工作21年。他们共同参加研究的课题曾荣获全国科技奖。
  陈为华主要是负责原子弹、氢弹核心部位材料的研制和分析。20多年,陈为华、卓金叶夫妇把青春和健康留在青海金银滩上了。1985年,由于身体健康严重受损,这对夫妇提前退休回到北京。这时,他们甚至没有了安放自己一张床铺的地方,后来总算找到一间简陋的房子。
  一旦安身下来,陈为华、卓金叶马上想到了工作,而且干起了最普通的工作。陈为华担任了永光居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卓金叶当了妇女主任。用卓金叶的话说,我们原子弹不造了,继续干为人民服务的事吧。
  这对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培养的夫妇,是街道办事处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人才。原子理论在他们的头脑中渐渐褪去,孤寡老人、残疾人的命运,兴办社区便民设施的事情,使他们念念不忘。没有想到,1986年底的一天,身患严重糖尿病的陈为华突然眼睛一黑,从此失明了。
  经历了严峻的变故,陈为华仍然坚强地挺立着。他常常在妻子卓金叶的搀扶下来到居委会,采用口授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这个社区里,要组织什么公众活动,邻里之间有什么难事,只要陈为华、卓金叶夫妇赶来处理,全都迎刃而解。
  卓金叶和陈为华热爱母校清华,多次回清华大学参加校庆活动,见到了许多取得很高成就的同学,然而这对没有高级职称的夫妇非常坦然地说,“两弹一星”事业那么辉煌,那里面也有着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回首往事,我们无怨无悔。
  1997年8月,陈为华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妻子卓金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继任居委会主任。她没有优厚的工资,没有宽敞的住房,她最珍视的,就是和丈夫那样,毕生为社区的老老少少服务。记者请她说说为社区做了哪些事,卓金叶说:“都是小事,提不起来。”其实,她已获得“北京市杰出妇女”称号的提名。
  来到永光居委会,这里的社区工作者没有不夸奖卓金叶的。卓金叶失去了陈为华,街道的领导和同事都忙着为她的事情张罗。如今,卓金叶又组织了一个温暖的家,她将此视为社区生活给自己的回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