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如何理解“抓大要强,放小要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如何理解“抓大要强,放小要活”
  沈志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对“抓大放小”方针的精辟阐释。那么,应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精神呢?
  抓大要强,突出了一个“强”字。这就是说,“抓大”不能走极端,片面地强调我国的大集团同国外大公司在规模上的差距,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扩张是不行的。“抓大”必须着眼于培育实力雄厚、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切实把我国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强”字集中体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技术创新、资本运筹、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成本、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同国外的大公司相比,我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上述各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除规模上的差距外,最突出的缺陷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处于模仿阶段,不能自主地开发出引导市场需求、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要使我国的企业集团实现大而强,一是要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对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二是加快企业集团的机制转换,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核心作用,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集团的决策、投融资、激励与约束、扩张与重组等机制。三是强化企业集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鼓励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支持独立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集团,鼓励企业集团与国外的跨国公司、世界著名的实验室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抓好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尤其要对企业集团的主业合理定位,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去考虑企业集团的主业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积极寻求战略联盟伙伴,增强集团主业的国际竞争力。
  放小要活,突出了一个“活”字。对于国有中小企业,中央采取放开搞活的方针,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对国有中小企业不仅要“放开”,而且要“搞活”。要做到“活”,首先,要从所有权上放开,允许国有产权流动。其次,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方式要灵活多样。继续严格地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允许并鼓励采取股份制、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合资经营、整体出售、兼并、破产、拍卖等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改制,具体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第三,国有中小企业的出路要不拘一格。应鼓励国有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改制方面的大胆探索,创造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改制形式或经营方式。第四,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引导,积极鼓励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适于广泛开展专业化协作的小型企业。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转型提供了很多的机遇,要帮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大型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之间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发展专业化的小企业,形成为大型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体系。最后,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并强化法律保障与监督,切实保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顺利进行。
  总之,“抓大要强,放小要活”集中体现了中央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的战略意图,通过这种调整,将初步建立一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形成产业内部适度集中,企业之间充分竞争,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高效率的企业组织结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