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冷战幽灵难再现——浅议俄美关系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6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冷战幽灵难再现
  ——浅议俄美关系走向
  本报记者 唐进修
  普京出任俄罗斯代总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俄对西方的政策将趋于强硬”,俄美“对抗就摆在前面”,有人甚至预言“冷战的幽灵将会再现”。那么,如果普京正式登上俄总统宝座,俄美关系的走向究竟会怎样呢?
  西方舆论认为,俄对美等西方国家的政策将变硬的理由是:
  一、普京代总统曾长期在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工作,这一背景谈起来就令西方“毛骨悚然”,再加上普京曾任俄罗斯强力部门领导人,军队和军工企业是他的依靠力量。据认为,在俄今后的对外政策中,军人将有很大的发言权,而俄罗斯军人历来是对外强硬派的代表。
  二、普京在车臣战争中以强硬派著称。针对西方有关对俄军在车臣行动的非议,普京作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如果在厕所里抓到了土匪,就直接把他塞进便池里。”上述铿锵有力的言论表明,普京并未把西方的恫吓放在眼里,决心把惩治车臣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的斗争进行到底。
  三、以普京为首的俄联邦政府反对美国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当美国威胁要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时,普京政府毫不示弱,声言俄罗斯防空部队将采用一切技术手段保卫祖国。
  四、普京代总统签署的第一份重要文件《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扩大了克里姆林宫使用核武器的授权。1997年的提法是“只有在俄罗斯联邦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才能使用核武器,而新构想则说,“如果解决危机的其他手段都不能奏效的话”,俄将使用核武器“击退武装侵略”。美国媒体说,这份文件口气更加咄咄逼人,发出了使西方感到不安的信号。
  五、有些西方舆论认为,普京支持共产党议员任国家杜马主席,表明普京政策的“左倾化”,将导致外交政策趋于强硬。例如,在车臣问题和与北约的关系等问题上,共产党对西方的强硬态度可能在俄政府的立场中有所表现。
  如果仅凭上述依据,就断定俄美关系将走向全面对抗,甚至倒退到冷战时期,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普京任代总统的当天即宣布,俄“对外政策不会发生变化”,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多极世界,但也不会回到过去的两极世界。这就定下了俄对外政策的基调。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固然会打上其主要领导人的印记,但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走向,则由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及许多其他因素来决定。俄罗斯已不是当年的苏联,其综合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0,每年的国防支出仅为美国的几十分之一。因此,俄罗斯已不具备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实力。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美国对中亚、高加索地区的渗透都表明,在美俄的争斗中,美一直采取攻势,俄则步步退却。普京的强硬言词,充其量不过是想改变俄不被人重视,甚至是屈辱的国际地位,进而恢复过去的强国形象,争取一个平等的权利而已。更何况普京要强国,还需利用美、欧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因此决不可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全面对抗。
  就美国而言,它也不愿意看到美俄关系倒退到冷战时期。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八国集团的成员,许多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和合作,是难以解决的。再说,若美俄关系过度紧张,俄国内的反美情绪将高涨,这可能引起俄政局动荡,甚至使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发生逆转。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有鉴于此,克林顿总统指出:“美必须与俄合作,以务实的态度和无比的耐心,促成最美好的结果”,他希望俄代总统继续执行叶利钦的对美政策。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说,美对俄是“建设性对话,而不是对抗”,不能因为一两个分歧而忽视两国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总之,普京如果能在大选之后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俄对美政策可能趋硬,双方龃龉和争执也许会增多,甚至有时会出现“冷和平”的局面,但不至于倒退到冷战时期的全面对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