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给银行产品“挑挑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4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给银行产品“挑挑刺”
  魏署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个人金融商品在居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凸现。但银行产品创新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常使消费者头痛的是,要实现信用卡、存单质押贷款等消费,往往要在银行等多个业务部门来回穿梭。比如办一笔个人住房贷款,要涉及银行、房产开发商、房产交易所等多个部门,使消费者的精力与体力受到严峻挑战。这种名为“多名工作人员为一位客户服务”的模式,反而是多头管理,相互掣肘。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金融新品种,银行卡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方便和“潇洒”。可是,当你急着提出大量现款,却要花很长的时间等候授权;当你带着某银行的信用卡,却到处找不到该银行的办事机构;当你将卡插入自动柜员机,卡却被莫名其妙地吃掉了;到商场去购物,好不容易找到可以使用银行卡结账的收银台,刷卡机却出现了线路故障……面对这些麻烦事,你怎么会潇洒得起来?
  有人曾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家庭可以少花费5小时交各种费用,那么全国3亿个家庭就可少花费15亿个小时。可见集中代理收费的市场是十分巨大的。可是,眼下市民交水费、电费、手机费要分头跑3到4家银行,市民不免嘀咕:代理收费,到底方便了谁?银行能否也派人到一个地方汇聚一堂、集中收费,或者一张银行卡就可以代收电话费、手机费、煤气费,使市民能免除奔波劳顿之苦?
  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厂家就应生产与之相应的产品,这样产与销往往能较好地衔接。银行服务的针对性、市场目标是否存在着问题,这是值得金融商品设计师们反思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