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决战在今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9
第1版(要闻)
专栏:改革脱困决战决胜

  决战在今年
  本报记者 王彦田
  编者按:今年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3年目标的最后一年。决战之年务求必胜。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改革脱困决战决胜”一组报道,分别介绍全国国企改革脱困的总体形势和纺织、民航等行业整体扭亏的经验。
  今年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3年目标的最后一年,是决战之年。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决战之年树立必胜的信心是决胜的起点。
  国企改革与脱困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国有企业的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国有企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党中央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3年阶段性目标,即从1998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让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让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里,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第一个目标,就是国有企业赚不赚钱,能不能在今年如期摆脱困境。
  三年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一目标进展怎样?主管国有企业的国家经贸委总的评价是:国有企业3年改革与脱困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表现是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去年大幅度上升。有统计显示,1999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70%左右,是1992年以来利润增幅最大的一年!
  从地区看,大部分地区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近90%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增利或扭亏、减亏,东北一个国有企业集中的省份出现了重大转机,结束连年亏损局面。
  从行业看,大多数行业效益改善。纺织行业作为3年脱困的行业突破口,在基本完成压锭和减员任务的同时,去年实现利润8亿元,结束了长达6年的亏损局面;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加了近2倍。
  从重点扭亏企业看,1997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亏损户为6599户,这是需要摆脱困境的企业基数。就是说,这6599户企业中的大多数如果在今年内摆脱了困境,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3年脱困的目标就实现了。目前,通过实施兼并破产、改组联合等综合措施,这6599户亏损企业已减少3100多家,还有3400多家,剩余的亏损企业再有一半左右扭亏,就可以说实现了国有企业大多数摆脱困境的目标。
  有人提出,1999年国有企业的效益大幅度回升,还是初步的,是恢复性的增长,还不能代表国有企业的最高水平。但这种良好的趋势,大大增强了我们实现国有企业3年脱困目标的信心。
  决战之年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国家经贸委提出,今年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要摆脱困境。除煤炭、军工等少数行业努力减亏外,其他机械、冶金、轻工等13个行业要做到整体扭亏为盈,或利润继续增加;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整体扭亏或增加盈利。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8%—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力争创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今年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要超过去年。
  有什么措施能够保障国有企业盈利水平继续提高,使更多的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呢?
  从宏观环境看,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和搞好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加大了企业兼并破产的力度。国家把几百亿元银行呆坏账准备金集中用于纺织、煤炭、有色、冶金、军工等重点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破产、关闭。1998、1999两年共安排了700多亿元的呆坏账核销,全部实施后,可以减少大中型亏损企业860多户。今年,这一措施将继续实行,一批扭亏无望、资源枯竭、无竞争力的企业将实施破产关闭。下决心消灭亏损企业将成为消灭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大了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力度。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是影响其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虽然产品不错、管理也不错,却因没有资本金而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年下半年,国家果断地出台了“债转股”的重大措施,得到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响应。
  据负责此项工作的国家经贸委介绍,到1月下旬,国家经贸委已审查推荐了债转股企业601户,拟转股总额4596亿元。可以说,债转股的政策出在去年,但发挥作用主要在今年,专家分析认为,债转股的企业大部分可以在当年扭亏为盈。因此,这一“杀手锏”对在决战之年实现国有企业脱困战略目标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国家为了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还决定从发行的中央财政债券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去年确定了6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贴息127亿元,支持了1700多亿元的技术改造投资。这些项目主要是高新技术项目和环保项目,并对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优化国有企业发展环境的力度加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厉打击走私,二是关停“五小”。石油石化南北两大公司去年实现利润300多亿元,与国家严厉打击走私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小厂挤大厂”的局面一直难以改观,去年以来,国家加大关停小煤窑、小玻璃厂、小火电厂、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的力度,随着一批浪费大、污染重、产量过剩的“五小”企业的关闭,国有骨干企业的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最终表现在盈利水平的提高上。
  还有一些政策也大大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如从1998年3月份以来,银行连续4次降息,大大减低了企业财务负担。为了鼓励出口,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等。
  从企业看,国有企业的管理在普遍加强,内部改革不断深化。表现在内部机制方面,改制上市的企业逐渐增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在增加,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表现在外部监督方面,国家对重点企业的监督在强化,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并将向重点企业派出监事会,企业管理的漏洞将难以遮掩,重大决策将更加慎重和科学。同时,国家普遍推广了邯钢等一批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分流富余人员逐渐顺畅,历史包袱减轻,将逐步增强国有企业的赢利能力。
  2000年,国有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较大;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多数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等等。困难很多,不应盲目乐观,但我们坚信,困难总是暂时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一系列有力的保障措施,国有企业3年改革发展的目标定能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