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龙年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24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
  龙年心声
  于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每个家庭的欢乐与富足、信念与追求,可以映照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春节前夕,笔者通过电话“走访”了几个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的家庭,听听他们的龙年心声。从中,您也许能触摸到我们国家、我们时代前进的脉搏。
  积极创办千人中老年舞蹈队、腰鼓队,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的河北省王贺亭、李秀花一家——
  “再编一套新腰鼓”
  黝黑健壮的王贺亭是行伍出身。1998年他由部队转业任河北省保定市人寿保险公司工会主席,以出色的工作被职工誉为“红管家”、“贴心人”。老伴李秀花是保定第一棉纺厂工人,多年来一直保持班班超产,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劳模。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事业有成,女儿王辉是保定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系统的先进个人,儿子王涛是一名具有高等学历的优秀军官。
  王贺亭夫妇二人在社区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活跃人物。古道热肠的夫妇俩组织起了上千人的“彩虹舞蹈队”和“中保人寿腰鼓队”,二人配合默契,王贺亭编排舞蹈动作,李秀花就操持演出道具、服装的设计制作。几年来,王贺亭共编排了40多套舞蹈和20多节腰鼓。他们的舞蹈队和腰鼓队在全市的各种演出中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也给街坊四邻带来了健康和欢乐,给社区带来了文明的新气象。
  谈起今年腰鼓队和舞蹈队的发展,王贺亭夫妇兴奋不已。他们准备在原来两套腰鼓的基础上再编一套新的,力争把100来人的腰鼓队再扩大一些。
  戍边军垦,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军人模范夫妻王益、张荣一家——
  让日子更红火
  王益是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北峪村人,现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场服役。妻子张荣和王益同村,一直在家务农。二人1988年结婚,一起度过了11年充满艰辛却又是恩爱和睦的日子。
  王益的家祖孙三代,老祖母生活不能自理,父母体弱多病,还有三个先天痴呆的兄弟。张荣一走进这个家就挑起了全家的生产和生活的重担,以实际行动支持王益在部队建功立业。十多年来,他们家的1200个义务工一个没少出,近万斤公粮一斤没少交。在张荣的支持下,王益安心服役,屡建战功。
  春节前,王益回到家乡探亲,夫妇二人合计怎么搞一些副业让日子更红火些。他们打算发展家庭木耳和香菇种植,也就是用废木料、玉米芯、棉籽壳、庄稼秆等粉碎后种上木耳、香菇什么的。他们准备做上4000多袋,到七八月份便能收获了。此外,他们还想在10亩土地上做好文章。去年雨水多,地里的收成只有1000元左右,今年他们要搞种子繁育,再发展多种经营,除种庄稼外再种苹果、梨和桃子,预计能收入几千元。
  王益去年提了干,今年干劲更足了。他表示,新的一年要加倍努力,为农场多创效益,为部队的“保障有力”做一份贡献。
  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呕心沥血,被誉为科普奇家奇人的陕西省吴平、马改仙一家——
  除了科普还是科普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冯家村吴平、马改仙一家是非同一般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他们全家大多数成员都参加了中国农函大的学习,并获得初、中级农业技术职称。
  1981年,吴平和父亲为使乡亲们科技致富,在家门口挂起了“百家问事处”的牌子,自费订了50多种报刊,买了3000多种科技书刊,购进16台农机具,无偿为乡亲们服务,1985年又建立了宝鸡市第一家农民家庭科技服务站,义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到了1992年,父子俩干脆盖起了全市第一家“农业科技服务楼”,创办起了中国农函大宝鸡分校农民技术服务部,宣传网点遍布全国11个省市的53个县区。父亲去世后,吴平将其留下的百万字的农业科技资料整理出来,向各信息宣传网点发出资料1400多份。从农函大结业的一双儿女也成了他的好帮手,一家人都在为科普忙碌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乡亲们中间广为流传。
  谈起新年的打算,他想的除了科普还是科普。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他要抓紧机会宣传科学种田。上级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他也要积极参加。春节过后是大忙季节,该育苗了,省农科院专家要搞针对苹果、辣椒生产的技术培训,他准备组织周围村子的乡亲去听。他还和附近卧龙村谈妥了,要在那里建立辣椒生产示范村。
  吴平老汉说,农民种田的传统观念一定要改变。今年他还打算到渭南一个搞药材的专业户那里取经,回来先在自己地里发展药材,有了效益后再推广,让群众眼见为实。
  致力于环境保护,创办农民公园的江苏省卢文巨、孙光玲一家——
  满脑子依旧是环保
  在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有一座鲜花碧草、曲径通幽的家庭式园林——引墨园,吸引了众多的乡亲。它的主人就是卢文巨、孙光玲夫妇。卢文巨夫妇二人都是港头镇农民,他们20多年来坚持做环保的事情,并用5年时间靠肩扛、手抬、小车拉,运走了河滩地5000多土方,栽上了各类花草树木,又投资10万元把老墨河边的一片烂泥滩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引墨园。园中有“墨缘亭”、“墨魂壁”等景观,四邻八村的乡亲闲暇时都爱来这儿读书、写字、下棋、唱歌。这座农民自己的公园里,经常回荡着欢歌笑语和琅琅书声,文明新风在这里传播着。
  卢文巨夫妇俩都有副热心肠,自个园内种的苗木、花卉经常送给乡亲们,帮他们一道靠科技致富。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70%的农户都搞起了花卉果木栽培,成为专业村。他们两口子上孝敬老人,下教育子女,一家人和和睦睦,为人称道。
  迈入新的一年,卢文巨夫妇二人准备在引墨园的墙壁上搞些宣传环保知识的文字、图案等,让乡亲们增强些环境意识。他们还要把自己亲手培育的新沂特大枣种苗赠送给当地的妇联,这种嫁接后的种苗结出的大枣有鸡蛋那么大。他们一家还新办起了“绿色家园”小报,新的一年要把它办成宣传环保的又一个阵地。
  左上图:2月12日,由兰州市三县五区的4000多名群众组成的盛大的社火表演队伍,在兰州市主要街道进行了秧歌、舞狮、太平鼓、高跷等表演,吸引了数万市民前来观看。 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