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重塑保尔·柯察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3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重塑保尔·柯察金
  刘放
  中国人策划、中国人投资、中国人编导、中国人制作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过在原著作者家乡———乌克兰基辅历时九个月的拍摄,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了。
  前苏联曾经三次把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成电影,而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其中两个版本的电影则带有明显的那个时代的烙印。时隔几十年,时代变了,社会环境变了,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改编定位上有了中国人的全新思考———
  忠实于原著,同时站在今天新的历史高度上弥补原作者自身认识的局限所带来的某种缺憾,努力探掘并表现那些曾被岁月掩盖了的有价值的、充满人性的激情和美好情感及追求,从而强化故事,丰富情节。
  保尔·柯察金是时代造就的英雄,更是一个平凡而活生生的真实的人。正如总导演韩刚所说:保尔吸引我们的首先是他作为英雄的平凡。“平民英雄”的定位使中国版《钢铁》要塑造出一个更真实、更生动、更可爱的保尔形象:孩童似的淘气、恶作剧、嫉恶如仇但遇事冲动,富于男子汉的正义感又有极易受到伤害的敏感的自尊心;他有对爱情的向往、追求,更有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即便是在他面对大海,准备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思考贯穿于他为革命理想而奋斗和献身的整个历程中……中国人塑造出的保尔不再是作为某个时代思想的符号和英雄精神的象征物而出现,而是一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充溢着人性美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可爱可敬的苏维埃青年。他的成长使我们更深刻地懂得了“伟大出于平凡”的人生哲理。
  冬尼娅是原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她曾被视为“小布尔乔亚”的代表。中国版《钢铁》中的冬尼娅,被赋予了清纯、可爱、明丽的形象特点,她不慕虚荣,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她对保尔的爱意,对维克多的厌恶,更多地展示出对人性美的追求,可以说,冬尼娅的形象里更多地融入了中国人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
  不同于以往的同名影视作品的是,中国版《钢铁》以各个阶段围绕在保尔身边的四个女人作为贯穿的爱情线:参加红军前保尔与冬尼娅的初恋情怀,参加红军后保尔与丽达在战斗中结下的生死恋,伤寒康复后在工厂仓库工作时,冷拒了记者安娜的爱情,伴随着他残疾身躯的达雅以倾慕和崇敬之情,帮助他实现了写书梦想。作为全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条线的建立使观众和主人公保尔一起品尝了人生的欢乐、幸福与苦涩,缩短了保尔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也使得全剧在火与血中充溢着温馨、浪漫的生命气息,同时保尔形象的塑造更为丰厚、真实。
  区别于以往同名影视作品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中国版《钢铁》把保尔在契卡工作的三天经历加以扩充和改造,通过破获叛匪古罗伯的城市爆炸计划等故事情节及具体细节,真实地再现了革命环境的险恶、叛匪的嚣张以及斗争的残酷和保尔的成长,同时在保尔对革命的思考中注入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反思,从而使得中国版《钢铁》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启示意义,保尔的形象也更加完整。
  中国版《钢铁》中还增加了许多战斗场面,这种遵循艺术规律的创造、加工,让人觉得情节构置更为合理,人物更为丰满,故事性更强了。
  在中国工作多年的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嘉·库利科娃在谈到中国人拍摄《钢铁》时说:保尔·柯察金的时代并没有过去,今天,“市场”、“金钱”在中国成为了流行的语言,许多年轻人把物质因素摆在首要的地位。难道这能说中国的浪漫主义时代已经过去?当中国河水泛滥成灾时,年轻的中国指战员们用胸膛保卫人们的安全,而自己却为了挽救妇女老幼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的时代在中国并没有过去。
  (作者为《钢》剧责任编导)(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