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万国宫里看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25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边走边看

  万国宫里看历史
  钱江
  来到日内瓦,但见古典宫殿式宏大建筑万国宫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显得格外壮丽。来到日内瓦的外国游客,总将这里作为游览的首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万国宫曾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1946年正式改名为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是日内瓦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象征,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史的一个缩影。我来到这里,追寻周恩来的留痕。
  站在万国宫前的台阶上向南望去,日内瓦湖碧波荡漾,远处的法国勃朗峰顶端覆盖在白雪之下,近处的大草坪绿色如茵。日内瓦人将最好的景色留给了万国宫,是为了让来到这里的各国代表们充分发挥所能,解决国际上最棘手的问题。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讨论恢复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在此举行。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的发言被誉为“亚洲之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周恩来的外交丰采,他灵活的斗争策略和雄辩的口才,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使与会者深为叹服。我拜访过数十位当年曾在周恩来麾下来到日内瓦的外交官,他们都说这次日内瓦会议确定了战后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周恩来的形象从此在世界外交史上鲜明地定格了。这一点,当时的人们就开始认识了,每当周恩来乘车抵达会场,聚集在万国宫前的人群,总会发出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的外事秘书马列曾对我说,在日内瓦,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他在谈笑之间使各国著名外交家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代表团里还有一个年轻的工作成员钱嘉东,第一次跟随周恩来出国,他没有想到,此后自己会长期担任周恩来的秘书。当年的俄语翻译李越然则说,通过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的过人精力实在令人叹服。
  每个在当年来到日内瓦的人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心中的周恩来。
  将近五十年过去了,关于这次会议的外交档案渐渐公布于众,使我在研读之中对周恩来一步一步加深认识。他对杜勒斯针锋相对,对继任的美国代表史密斯既斗争,也有争取;他对莫洛托夫很尊重,又积极阐述自己的见解而使这位老外交家日渐倚重新中国总理。他和英国首相艾登之间,既有外交斡旋,也有在逐渐加深认识基础上的团结,使会议期间中英关系有了重大改善;他对自己的邻国盟友有关照也有说服。在周恩来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会议最终达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协议。
  万国宫中的理事会议厅,就是当年周恩来纵横捭阖的重要场所。它是万国宫里最漂亮的一个大厅,又名西班牙厅,厅内的大型壁画是西班牙名画家约瑟·马利亚·塞尔特的作品。1934年至1936年间,塞尔特在他巴黎的画室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组不朽名作。画面呈金色与深褐色,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法律与智慧。理事会议厅是万国宫内重点保护的对象,除有重要会议召开外,平时大门紧闭。只是在二楼的听众席旁有一个便门,专供参观的游客出入。
  徘徊在万国宫中,今天的我将脚步印在当年周恩来走过的地方。在历史伟人身后,又有整整一代人走过了,千万人的脚步,汇成滚滚的历史长河,在浩荡之中不见其踪。我访问过当年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王倬如老前辈,他感叹说,有周恩来在眼前,仰之弥高,心追手摹,自觉功力浅薄,只能得其点滴。他坚决主张一代又一代青年要研究周恩来,而每一代人都会在研究和学习周恩来的进程中得到启示,而且因为置身益远,看得会更全面。
  如今王老已乘鹤远行,万国宫前的台阶上依然充盈着各国代表的脚步。这脚步是纷杂的,倒是万国宫饱览世界风云,还在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