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重庆:在图书馆过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0
第1版(要闻)
专栏:

  重庆:在图书馆过年
  本报记者 李维平
  大年初四、初五,记者两次到重庆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一个喜人的现象:这里人来人往。阅览室、借阅室少有空座。图书馆大门口贴着一个告示:敬告读者,2月4日上午8:30开门,2月5、6、7日上午10点开门。
  记者好奇地从二楼图书借阅处看到期刊处,再到阅读室,发现人人埋头“工作”,有的抄录资料,有的像在备课,有的翻阅期刊资料。那老老少少凝神静气的感觉,就像来到庄严的考场,一点都不敢乱出声。
  三楼大阅览室更是“人满为患”。数百种报纸、期刊一字在墙边的书架上摆开,几十张大阅览桌座无虚席。记者沿着通道走了一圈,悄悄打探了一番。一位姓黄的女工程师正在抄录《纸业大全》上面的资料,她准备节后参加一个谈判。另一位戴眼镜的教授正为下学期新开的数学课翻开《数学教案》。他邻桌的姓张的年轻人神情专注地阅读某刊物。记者问一姓罗的青年:大过年的,怎么不出去放松几天?他回答:天天过年心头发慌,还是看点东西心里踏实。一位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告诉记者: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上班忙,下班也忙,如果不是这几天假期,我还没时间充实充实,想点构思呢!
  在大阅览室服务台,记者一边翻看划着各种记号的《国内期报刊目录》,一边问管理员:是这几天人多,还是平常多?答:比平常多。正准备找管理员复印报刊文章的机关干部老李告诉我:1947年建馆之后,重庆图书馆经过几次扩建,如今已有350多万册藏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抗战图书资料齐全,二是古善本多,三是联合国资料珍奇。所以几乎每个节假日这位老重庆都要光顾图书馆几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