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小岛书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2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小岛书声
  张书政
  茫茫大海,烟波浩渺;船行黄海深处,远远望见一座小岛。
  小岛形似馒头山,山、岛一体,拔海而起,峙立于万顷碧海之中。上岛即登山,我们攀附海岸峭壁,登山上岛。
  山路崎岖,林木茂密。爬越石壁溪谷,忽闻书声响亮,童音童气,朗朗悦耳。是小学生集体朗诵语文课文。
  小岛书声,令人兴奋,攀岩爬壁,循书声传出的方向而去。
  山峦未尽,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开阔,出现一块山间平地,人称山坞,也叫山坳。坞中,是个平平坦坦的沙石操场,童影憧憧,奔来跑去,球飞毽舞,做着各种游戏。坳头,矗立着一栋坐北朝南的白色楼房,书声飞出楼宇,正是我们在山路林间听到的朗朗书声。
  此岛属微型岛,远海岛。面积仅有一点七五平方公里,距离大连一百二十六点八公里,位于黄海北部,辽东半岛东侧,为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辽宁省长海县所辖,是个村级小岛。明朝典籍称此岛为“吴忙岛”,明史《辽东志·山川》篇有“吴忙岛去城三百二十里”的记载。清末民初,岛名改为“乌蟒岛”,沿用至今。岛上学校始建于何年,志无明文,人无能详。
  学校楼前,绿树繁花,环境清幽。楼宇门前,挂着长条形旧日木牌,上书“长海县小长山乡乌蟒小学”。这栋楼房校舍,建于1988年。此前,是1954年盖的简易校舍。三十多年的简易房渐成危房,县、乡、村三级政府自筹资金二十多万元,推倒危房,原地起楼,改写了小岛无楼的历史,更改变了小岛校园的面貌。校区前,荒芜杂乱的沟壑坟岗,经几个冬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填挖修整,开出了现在的海岛山坞,又改写了“小岛自古无平地”的历史。从此,小学有了操场,村里有了会场,岛上有了广场。
  包括校长在内,全校共五名教师。
  小岛每逢公元双数年招收新生,已例行多年。凡公元双数年,学校在籍学生是“一、三、五”三个年级。而公元单数年,只有“二、四、六”三个年级的学生。每年在籍学生三十名左右,没有超过四十名的年份。这个规模,与旧社会的“私塾”差不多;想扩大也扩大不了。因为小岛共计九十户人家,三百二十口人,儿童不多,每届入学适龄儿童十名左右。六周岁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有极少数孩子六周岁时,正逢公元单数年,岛上小学不招生,其家长在孩子五周岁时曾到小学恳求“走后门”入学,而学校不开这个口子,这极少数孩子只好七周岁入学。
  参观之中,还有一个物件,引起我们的兴趣。校长办公桌一角,系着一条四米长的白色细绳,直抵窗外楼檐,绳端连接一只人头般大小的船用铜铃,也叫小铜钟。这是学校特意到大连市购买的“时钟”,已使用三十年了。小岛无常电。乌蟒山顶,高高耸立着从丹麦国引进的风力发电机,像只张开翅膀的大白鸟,风天摇曳;平时缺电。无风天里,小学校拉绳鸣钟,钟声远播。岛屿户户可闻。三十年来,学校约法三章,立下“铃规钟约”:钟响一声,上、下课。打钟三下,教师开会。铜钟长鸣,连连作响,师生登校,紧急集合。学校曾接到全民植树及节日联欢等紧急任务,时值假期,钟声骤起,师生火速奔来,圆满完成任务。上级督学来岛验考、查学,有时浪大误船,赶上学校放学或双休日,遇此情况,小岛响起阵阵铜钟声,又唤起师生朗朗读书声。
  五名教师,两男三女,热情、能干、亲切、可人,都是工作多面手、课程全能多面手。校长兼体育课、社会课,还代音乐课。六年级班主任是位胖胖的女老师,主教数学、语文,兼上健康、品德、劳动、美术各课。学校无工友,无会计,烧水、打水、采买等勤杂事务,教师们愉快地分担完成。五位教师,都已执教多年,热爱海岛,扎根海岛。校长孙景好、四年级班主任李德兴和六年级班主任吴淑云,已从教二三十年,堪称小岛教育的功臣。园丁辛勤,桃李芬芳。届届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近年来,小岛的孩子已有五十多人考入中专,还有九人上了大学。
  小岛远离大陆,远离大岛,地理环境闭塞,学校教学和教师的学习、生活有诸多不便。他们的困难,久住大陆的人想象不到。乌蟒小学每月18日至20日派人出岛,赴乡政府、乡邮局和乡中心小学所在地——小长山岛领工资、取报刊、发信件。平时,乌蟒小学看报纸不是看“日报”、“周报”,而是看“月报”;风多浪大的季节更是“出海难”,则看“双月报”。小岛无地,缺淡水,难于耕种;粮食、蔬菜、饮料等,都要购于大陆。1999年小岛大旱一百二十天,家家都得储粮、储菜、储水。教师患病就医,打吊瓶要到大岛去打,需要乘船,住店,请同事代课;遇到风浪,两天都回不来。学校缺英语教师,外语教学质量欠佳。学生们没见过电脑,学校无微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师生课外活动的内容陈旧、单调。
  小岛教师不是鲁宾逊,乌蟒岛也不是鲁氏荒岛。小岛书声,凝聚着全社会对乌蟒的关切,也浓缩着小岛师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乌蟒书声朗朗,更需要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上过乌蟒的人都有同感,应该在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小岛师生以更多的关心。
  离开乌蟒小学时,夕阳坠海。那只小铜钟已响起清脆悠扬的钟声,而师生们的书声还在山间海畔朗朗回荡。这钟声,这书声,都充满激情和活力,显示着小岛的勃勃生机,也诉说着小岛的苦辣酸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