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合理的结构应有稳定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3
第5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

  合理的结构应有稳定性
  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 晁新
  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但由于市场变化太快,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疲于奔命,很难获得好的效益。合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长期性。笔者认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关键要和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做到一业带百业,从而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安徽的一些地方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十分注重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金寨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场面积430万亩,这些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板栗生产,全县形成了一条长140公里的“板栗带”,其中100到500亩连片板栗550片,500到1000亩的连片栗园81片,板栗总产达1.1万吨,板栗单项收入超3万元的农户达300多户。合肥市郊的长丰县围绕城市大市场,积极发展草莓生产,目前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一部分草莓经过加工冷冻后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产品,不能受一时市场的波动影响,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