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默守黄河为一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3
第7版(党的建设)
专栏:

  在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轰轰烈烈,只会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人生中,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由于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态度去犁播、去耕种,收获也注定截然不同。
  默守黄河为一生
  本报记者 陈鹏
  40多岁的朱普生却已经是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在田肥地广的黄河滩田上常常可以见到他。“他与土地站在一起真和谐。”如果在那里见到他,一定会让你有这种感觉。这也许是他在黄河岸边守护了26年的最大收益。
  我叫朱普生,生在黄河滩,长在黄河滩,也工作在黄河滩,现在是河南省原阳县水利局堤南灌区工程师。
  1973年1月16日,我刚刚高中毕业,正赶上县水利局招工,我高兴地报名应试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水利工人,后被分配到堤南灌区工作。
  从那往后的26年里,也有过很多次机会离开黄河滩,但是我还是留下来了。而且,就是出差时间长一点,我都会想它,常常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站在黄河边上看一眼。
  用现在的眼光看,朱普生无学历、无文凭,基本可以归类于“没文化”的队伍中。令人难以捉摸的是,“没文化”的人却干出了很多有文化的事,而且事情很不简单。
  记得那时学测量,我用了个很笨的办法,在院内墙根找好点放一圈砖头,把塔尺靠墙放好,测一个点,再跑去挪一下尺,一个闭合圈10多个点,得往返30余次,同事们都说我是在摆八卦阵。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哪怕工作再忙,每天回来再晚,至少都要学习1个小时。这个习惯26年从不间断,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着。我也无法统计自己到底读过多少本书,但现在我摘录的读书笔记已经有好几十本了。就这样,我的专业知识不断得以丰富,技术素质逐渐得到提高,给自己挣了个“土专家”的称号。
  1989年,我自费参加了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函授学习。经过3年的刻苦努力学习,199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我又报名参加了郑州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自学考试,当时我38岁,有人说:“老朱啊,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谁也不比你强,还再学个啥。”我只是以笑作答。1996年我顺利毕业并取得了工民建本科学历。
  这几年,我还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同志合作,先后攻克《作物根系吸水函数的研究》和《宁陵县水资源系统利用最优化研究与应用》两项省科技攻关项目。该成果在1999年9月先后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教委重大科技二等奖。
  人们通常把权力和责任放在一起。有权力的人也常把“责任重大呀”之类的语言挂在嘴边。堤南灌区算什么级别很难让人说清楚,可以肯定的一点连股级都算不上。而负责这个灌区的朱普生却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看得很重。
  从一个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虽然没有什么级别,但也算黄河滩区18.3万人的一任“水官”,我总是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字来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引好水、管好水、浇好地、多浇地,使庄稼尽可能地都浇上及时水,取得好收成,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1991年春节前,因持续干旱,上级决定春节不放假,开闸放水。当时引水面有4米宽,最深有0.3米,全是胶泥,水流缓慢。到工地后,同志们争先恐后脱去长裤跳到水中去干,但一跳进去就马上出来了。
  我考虑到水确实很凉,不能长时间在水中干,就把同志们分为3个班,每班10分钟,尽量在水中少呆。到下午4时把300余米引水渠全部拓宽加深,胜利完成了任务,我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那天我自始至终都在河中没有出来,上午刚开始跳入水中时,还有冰冷的感觉,后来全身就麻木了。直到现在,只要到了冬天,我的腿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凉的。
  说到责任,还真让我想起至今还令滩区父老谈虎色变的1996年那场洪水。从8月2日起我们就吃住渠上,昼夜巡护,冒雨筑堤。那三天三夜我只睡了两个小时。我让同事用摩托车带着我在3300米的渠堤上来回巡逻,走着走着,我竟睡着了,从车上掉了下来。水利局的曹局长怎么都不叫我再跑了,他说:“你平时就有心脏病,这几天风里来,雨里去,折腾得够呛,又患了重感冒,一直高烧不退,赶紧休息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嫂子交待。”说实话,当时我确实难受,心慌胸闷,虚汗直出,两腿无力,吃了退烧药也无济于事,每隔几小时就要吃速效救心丸。但我想,在此防汛的紧要关头,同志们都在马不停蹄奋战洪峰,而我去休息,万一引水渠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领导和渠北群众交待?我笑笑对曹局长说:“瞌睡全吓跑了,还休息个啥?”继续坚持在渠上守护。现在想来,能让我如此玩命的原因可能就是“责任”吧!
  现在,“老汉”朱普生以他的平常心还每天忙碌地奔波在黄河的引水渠上,每天还琢磨着与黄河为伴的日子里该干些什么。或许,下辈子他也与黄河分不开了。几年前,他就与年幼的儿子说好,等他死后,一定把他埋葬在黄河的岸边。
  在他的抽屉里,已经装满了奖状和证书:先进科技工作者、抗洪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等,内容很多。不久前,他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但是,黄河岸边那些农民的“老朱”似乎没把这些当回事,还继续在母亲河边说他该说的话,干他该干的事。
  (图为朱普生同志在工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