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敢为天下先的刘炳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05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代表影集

  敢为天下先的刘炳银
  本报记者 崔士鑫
  编者按:从今年开始,“代表影集”栏目的内容和形式将有一些变化。我们将在这一栏目中重点从不同角度介绍各级人大代表的事迹,力图使代表名册上的名字,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人民代表走近人民,让人民了解人民代表。
  刘炳银,河北武安人,1941年出生。1955年到河南新乡富民铁工厂当工人,1981年调到“新飞”前身的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主管生产,1983年任厂长,现为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6年9月16日,河南新飞集团总裁刘炳银,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唯一代表,登上了“中国首届保护臭氧层大会”的讲坛。1999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召开之际,刘炳银再次作为中国政府观察员出席大会,备受瞩目。
  新飞的成就当然不仅仅是在环保方面,这个位于偏僻地区的企业,业已稳居中国冰箱行业前三强,近年来其增长速度列同行业之首。
  新飞的崛起是个传奇,而这个传奇与刘炳银密不可分。
  1983年,刘炳银临危受命、出任新飞前身的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厂长时,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小型军工企业,因产品单一,加上军费削减,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职工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厂办公室穷得连支圆珠笔都买不起。
  怎么办?从小就敢独自从故乡河北外出闯世界的刘炳银没有抱怨,而是率先把眼光瞄准了市场。在北京、天津、沈阳、广州的市场上,他看到了一个现象:冰箱特别抢手。“去冰箱厂看看!”他来到福建漳州冰箱厂,参观了厂房,又买回了5台80升单门冰箱作样品。靠着一股韧劲和对市场的了解,1986年,他居然真的将一条意大利飞利浦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引进到这个落后地区。工厂自此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90年5月20日,刘炳银又干出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就在新飞冰箱订货会现场,只见400多台新飞生产的冰箱一字排开,刘炳银声音激昂:“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如果把这样的冰箱卖给用户,是我们新飞人的耻辱!必须全部销毁!”话音刚落,刘炳银率先举起铁锤砸向第一台劣质冰箱……
  这一锤,砸出了客户的信心,也砸醒了新飞人的质量意识。那时正值中国电冰箱销售的最低谷,不少冰箱企业被迫停产、限产或转产,而刘炳银相信:只要是好东西,就不会没人要。质量,是打开市场之锁的钥匙。
  刘炳银提出:“不重视质量的工人不是好工人,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能当干部。”几年来,厂里按照改革开放试点企业的权限,先后免掉了20多名抓质量不力的中层干部,“质量”二字,在全厂职工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与此同时,厂里又投资6000多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新飞冰箱的开箱合格率,迅速上升到近100%。
  “我们是在新乡这样的小地方,与北京、上海只保持同步都不行。”刘炳银总是向职工灌输危机意识,“同样质量的一块肥皂,一个是新乡的,一个是上海的,顾客一定买上海的。因此,我们要质量更高,管理更严格,技术更超前,才能赢得消费者。”
  早在1987年,规定发达国家在1996年、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后禁止使用原制冷剂氟利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刚出台不久,刘炳银就敏锐地觉察到,使用新型环保制冷物质的冰箱将是大趋势。
  1995年,刘炳银凭藉几年探索的经验,推出了一个令国内众多冰箱厂家十分吃惊的举措:与外商合资,投资4.2亿元人民币,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台的大规模全无氟电冰箱生产线。
  当时有不少人议论,认为是不是上得早了,怀疑技术能不能过关。但新飞“绿色冰箱”投入市场后,以其过硬的质量和性能,很快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掀起了“绿色革命”的浪潮。新飞也以关注环保的形象深入人心,40多种全无氟冰箱热销全国城乡。仅1999年1到10月,新飞就已销售冰箱(柜)130多万台,销售增长幅度位居冰箱行业第一位。
  刘炳银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说:“新飞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改革开放,就是永远不能停步。”如今,新飞依然每年投入1亿多元开发环保科技新产品,刘炳银,也依然保持着工作到深夜的“夜猫子”习惯,而且和以前一样,无论多晚休息,第二天一早也一定准时上班。
  刘炳银,一个事事都要走在前头的人。
  下图为刘炳银(中)在车间了解生产情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