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白大褂”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0
第4版(科技)
专栏:

  “白大褂”的变迁
  艾笑
  外科手术的作用人所共知,但在19世纪中叶外科手术发展的早期,几乎100%的手术都存在伤口感染,它甚至成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伤口感染主要源于手术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查发现,手术室里每一名工作人员身上每分钟大约会掉下1万个细菌,医护人员竟成了对病人的威胁。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外科手术普遍使用消毒器械和洁净的手术衣。此后,术前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又使感染率降低到5%以下。
  然而,随着药物的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逐渐显现出来。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怎样进一步在医护人员和伤口之间构筑一道预防性的隔离屏障,又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终于,人们把目光投在了20年前美国杜邦公司的一项发明专利———无纺布上。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一种叫做“胜特龙”的新型无纺布面料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认可,用来缝制一次性手术衣和手术洞巾(手术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已有1.25亿例手术中采用了这一材料制成的手术衣。我国从去年起,也有医院开始采用以这种面料缝制的国产一次性手术衣和手术包。
  无纺布的魅力究竟何在?它在制造中采用专门技术,先将55%的木浆和45%的聚酯织成纤维网,然后用射流技术将这些纤维网缠绕成织物。由于工艺中不用任何粘胶物,所以它的成分非常纯净,而且透气性能是棉织物的10倍左右。同时,它在任何环境中都具有高强度、抗分层、不开线的阻挡覆盖性,几乎不产生微小落毛。所有这些特点,都提高了手术衣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向保护功能。尽管价格较贵,但它省去了清洗、灭菌、库存和检查的成本,所以总的说来还是划算的。据专家介绍,这种新型手术衣将很快在国内各医院推广,原来手术室里的“白大褂”恐怕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