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巴基斯坦 克服困难 直面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19
第3版(国际)
专栏:迈向新世纪

  巴基斯坦
  克服困难 直面挑战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子
  不久前,美国盖洛普公司在巴基斯坦搞了一项民意调查,主题是“新的一年对巴基斯坦来说是希望更多、更少还是和以往差不多”。结果,有59%的被调查者认为希望更多了。同样的问题,去年回答希望更多的只有47%。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巴基斯坦民众在新千年开始之时对穆沙拉夫政权抱着很大的希望。
  穆沙拉夫上台执政,其时巴基斯坦经济低迷,工农业生产停滞,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经济领域存在腐败现象,上千亿卢比的银行贷款被拖欠难以收回。在同年与印度的武装冲突中,巴基斯坦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从克什米尔冲突地区撤出“渗透者”,国内民众认为政府立场软弱。当穆沙拉夫借助军事手段掌管政权时,国内民众反应冷静,人们普遍希望新政权能够给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逐渐稳定了政局。
  在内政方面,新政权着手解决民众痛恨的腐败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腐败高潮,对拖欠银行贷款和贪污腐败者严惩不贷,两月回收了80亿卢比的被拖欠的银行贷款。1999年12月中旬,政府又出台了以振兴经济、摆脱贫困为核心的经济复兴方案。根据新方案,政府不但给级别较低的公务员每月增加100卢比的工资,还提高了养老保险金,并提出在城镇贫困地区开办一些短期的中小项目以增加就业;在落后的农业地区建立小型的信贷银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贷款。为保证资金来源,政府削减了70亿卢比的军费,并将这一部分钱用到扶贫工作上。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快私有化进程,并鼓励民间贸易。这些措施对振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民众和商界的欢迎。
  在处理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方面,新政权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并通过高层出访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此间人士认为,穆沙拉夫政权在过去的4个月里开局不错,但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毕竟刚刚起步,新政权还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件艰巨而困难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摆脱贫困,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做出过不懈的努力,但目前巴基斯坦1.4亿人口中还有4500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大部分是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业人口。在不少贫困地区,扶贫不仅是增加投资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改革落后的甚至带有封建色彩的生产方式。穆沙拉夫振兴经济的方案出台后,巴经济界人士肯定了这一做法,但希望通过农村的土地改革,提高农业产量,消除贫困。
  其次,产业经济的恢复也面临着投资短缺和出口降低等问题。由于1998年巴基斯坦前政府冻结了外汇,影响到人们对巴投资的信心。加上出口业的持续不景气,侨汇的大量减少以及税收的严重不足,这使得建设资金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复苏。在国际贸易方面,巴基斯坦出口以农产品为主,蔗糖、棉花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很难抵消进口工业产品所带来的巨大贸易逆差。巴面临着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问题。
  另外,尽管穆沙拉夫政权的外交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压力。欧盟、英联邦、英国、美国代表团在先后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中,敦促新政权早日恢复“民主”政治,举行大选。并将援助问题与此挂钩。在同印度关系上,双方去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大规模冲突使印巴拉合尔宣言确定的和平进程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两国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使得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仍在继续,并有加剧的可能,因此,争取一个有利于巴基斯坦的外部环境实非易事。
  穆沙拉夫前不久表示:“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我们必须努力把劣势变成发展的机遇。”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已确定了搞活农业、发展中小产业,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等中长期的国家发展策略。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巴基斯坦民众对新世纪的期望将不会落空。
  (本报伊斯兰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